寒潮帶來的自然災害有哪些(寒潮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盤點那些
“名留青史”的寒潮
寒潮是影響我國冬半年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
往往危及農業(yè)、畜牧業(yè)、交通、電力等行業(yè)
影響百姓生產生活
近期
降雪天氣集中擴散
多地迎來一系列的寒潮降溫
資料圖
你知道嗎
在沒有科學氣象觀測的年代
古人用自己的方式記載著寒潮帶來的嚴重影響
《明史》中記載,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戊辰至次年暮春,淮東海水結冰四十余里;《同治上??h志》 卷三十記載,“順治十五年冬十二月,朔厲風奇寒,二十八日黑虹見,是冬嚴寒大雪屢降,積三四尺”。
原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定樸在 《我國歷史上重大寒潮特例分析》中提出,從波及范圍、持續(xù)時間和降溫的嚴重程度等角度綜合分析,認為1892年底到1893年初席卷全國的世紀寒潮是可以載入史冊的存在,為我國南方多地帶來的強降溫至今難以突破。
資料圖
當時已經有國外傳教士引進了測溫技術,記錄了當時上海、汕頭和香港的最低氣溫分別達-12.1℃、-0.6℃和0℃,上海則有連續(xù)5天最低氣溫在-10℃以下,此外,香港竟飄起了雪。除了這些可以量化的數(shù)據(jù)顯示的極端低溫外,石定樸還在資料中注意到,當時還連續(xù)發(fā)生了五次冷空氣活動,廣西“百年以上榕樹,有被雪壓折次枯槁者”;福建“大雪平地深三尺,八十老翁以為不經見 ”。
有科學氣象記錄以來,我國最強的寒潮事件發(fā)生在1954年末到 1955年初,多地創(chuàng)造并保持了低溫紀錄,如合肥在1955年1月份,最低氣溫達到-20.6℃。
資料圖
1991年的寒潮也足以排得上名號。那一年的6月15日,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炸式大噴發(fā),這是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噴發(fā)之一,噴出了大量火山灰“削弱”了太陽輻射,積聚的冷空氣導致罕見的強寒潮。有此前車之鑒,湯加火山爆發(fā)時,也一度引發(fā)關于“冷冬”及“無夏之年”的熱烈討論。
離我們更近的便是2008年、2016年及2021年寒潮,特別是2008年寒潮,正值春運,暴雪凍雨疊加,導致無數(shù)旅客滯留在火車站、機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