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无码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亚洲最大成人在线资源|日本黄色免费调教网站|亚洲春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一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免费 做受电影无码

歡迎訪問漢海網(wǎng),帶你進入知識的海洋!

李世民的兒子誰繼承了帝位(李世民兒子列表大全)

方應(yīng) 分享 時間: 瀏覽:0

李世民本無緣皇位,李淵建立唐朝后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建成留在長安輔佐李淵處理政務(wù),李世民領(lǐng)兵在外平定四方。然而隨著多年的征戰(zhàn),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大,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兩個月后接受唐高祖李淵的禪位,登基成為皇帝,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帝位生涯。

作為皇帝,李世民是非常成功的,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出現(xiàn)了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四方外夷臣服,百姓安居樂業(yè)。然而作為父親,他卻是失敗的,他的14個兒子僅有一人得到善終,其他人要么早夭,要么流放,要么被殺,本文就跟大家簡單的了解一下李世民的14個兒子。

1、長子太子李承乾,流放去世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長子,因出生于太極宮承乾殿,所以以此為名。李世民非常看重自己的這個兒子,費盡心思地培養(yǎng)他。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為帝后就冊封李承乾為太子,后來先后派陸德明、孔穎達、于志寧、杜正倫、魏征等人悉心教導(dǎo)他。

李承乾影視形象

李承乾患有足疾,行動多少有點不方便,后來得知魏王李泰很受寵,怕自己的太子之位丟失,因此想要暗殺李泰,不過卻失敗。失敗后李承乾又聯(lián)合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陳國公侯君集,圖謀不軌,事情敗露。

付出心血的愛子做出這樣的事情,李世民自然是非常心痛,為了保住承乾一命,他苦苦哀求大臣,最終承乾被廢為庶人,流放到黔州。貞觀十八年(644年),李承乾在黔州去世,李世民以國公之禮將其下葬。

2、次子楚王李寬,早薨

李寬,出生于武德二年(619年),次年被過繼給自己的五叔李智云為嗣,并加封涼州總管、司徒,不過李寬早逝,李世民即位后追封他為楚王。

3、三子吳王李恪,被害

李恪是楊妃所生,外祖父是隋煬帝楊廣,所以雖然他比較像李世民,但是由于血緣關(guān)系他還是不能繼承皇位。

貞觀年間,李恪先后被封為漢王、蜀王、吳王。太子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想要立吳王李恪為太子,但是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堅決反對之下,最終立晉王李治為太子,李恪就這樣錯失了皇位,而李恪與長孫無忌的梁子也就這樣結(jié)下了。

李恪影視形象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授予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職,不久,又被改封為都督安隨溫沔復(fù)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次年又加授為太子太師。

永徽四年(653年),李恪牽連到房遺愛謀反案中,長孫無忌借此機會誣告李恪謀反,致其遇害,以吳國公之禮。神龍元年(705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贈司空,恢復(fù)吳王爵位。

4、魏王李泰,幽禁去世

李泰是李世民的嫡次子,排行第四,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后都應(yīng)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由于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加之李世民的種種溺愛,讓李泰產(chǎn)生了染指皇位的想法,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后,李泰產(chǎn)生了奪嫡的想法,他甚至向李世民聲稱自己百年之后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不過這種謊言被褚遂良無情的拆穿了。

李泰

權(quán)衡之下,李世民聽從長孫無忌的建議,立晉王李治為太子,而李泰則被降封為東萊郡王,安置于均州鄖鄉(xiāng)縣,四年后李世民又將其進封為濮王。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對其優(yōu)惠有加,永徽三年,李泰病逝于鄖鄉(xiāng),朝廷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

5、齊王李祐,謀反被賜死

李祐是李世民第五子,母為陰妃,他的外祖父陰世師曾經(jīng)殺了他的五叔李智云,后來還挖了李淵家族的五廟墓葬,李淵到長安即位后殺了陰世師,所以陰家和李唐有國仇家恨。

貞觀年間李祐先后被封為楚王、燕王、齊王,李祐喜好游獵,結(jié)交奸邪之人,長史權(quán)萬紀多次勸說他無果被李祐派人給射殺了。

李祐影視形象

貞觀十七年(643年),李祐起兵造反,可是他怎么能斗得過他那個造反起家的老爸呢,不久李祐的造反行動就被平定。

被押到長安后,李祐以“謀反罪”被貶為庶人,賜死于長安太極宮內(nèi)省,不久以國公之禮下葬,他的造反也間接導(dǎo)致太子李承乾謀反計劃被發(fā)現(xiàn)。

6、蜀王李愔,流放

李愔是李世民第六子,吳王李恪同母弟,貞觀年間先后被封為梁王、蜀王,李愔時常無故毆打官員,打獵不知收斂,多次非法,在太宗朝與高宗朝數(shù)度被貶官作為懲罰。

永徽四年(653年),李恪卷入房遺愛謀反案被殺,因李愔是李恪的同母弟,因此也受到了牽連被流放到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

7、蔣王李惲,被誣告而自殺

李惲是李世民第七子,母為王氏,貞觀年間先后被冊封為郯王、蔣王,出任安州都督時,他多造器用服玩,虛耗民力。

唐高宗即位后,歷任梁州、遂州、相州、箕州刺史。上元元年,遭到箕州錄事參軍張君徹誣告謀反,自殺于家中,追贈司空、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

8、越王李貞,起兵失敗后自殺

李貞是李世民第八子,母為燕德妃,李貞擅長騎射,愛好文史。貞觀年間,先后任安州、徐州、揚州、相州和絳州刺史,封為越王。唐高宗即位后,歷任左衛(wèi)大將軍、綿、相、蔡州刺史。唐中宗李顯即位后,授太子太傅。嗣圣元年(684年),遷太子少保、豫州刺史。

李貞

在廢掉李顯后,武則天又立李旦為帝,自己則掌控實際大權(quán),大肆分封武氏宗親,殘殺李唐宗室,越王李貞與兒子瑯琊王李沖及韓王李元嘉等諸多李唐宗室聯(lián)合起來起兵反武,然而在諸多宗室中僅李貞起兵,武則天派大軍討伐,并下令削除李貞、李沖在皇族名冊中的名字,改姓虺氏。

垂拱二年(688年),李貞兵敗自殺身亡。

9、唐高宗李治,病逝

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三子,排行第九,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后,李世民權(quán)衡利弊之下立李治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即位為帝。

唐高宗李治

李治即位后,延續(xù)李世民時期的政策,同時他繼續(xù)開疆拓土,唐朝的疆域在他在位時期達到最大,然而在他執(zhí)政的后期,由于身體原因,朝政大權(quán)逐漸落入武則天手中,這也導(dǎo)致李氏宗親在武則天的授意下逐漸凋敝。

弘道元年(683年),李治在貞觀殿去世,終年56歲。

10、紀王李慎,流放去世

李慎是李世民第十子,母為韋貴妃,李慎勤奮好學(xué),擅長文史和觀察星象。,貞觀年間先后被封為申王、紀王。高宗時期被授為左衛(wèi)大將軍,出任邢澤二州刺史、荊州都督、安州都督。武后臨朝執(zhí)政,授太子太保、太子太師,遷貝州刺史。

越王李貞起兵反武后,李慎支持李貞推翻武則天,于是被武則天投入大獄之中。永昌元年(689年),李慎在流放途中逝世,享年六十二歲。神龍革命(705年)后,恢復(fù)姓氏和官爵,陪葬于昭陵。

11、江王李囂,早殤

李囂是李世民第十一子,母為燕德妃,631年進封江王,翌年去世,謚號殤。

12、代王李簡,早殤

李簡是李世民第十二子,生母不詳,在進封代王后去世。

13、趙王李福,病逝

李福是李世民第十三子,母為楊貴妃,貞觀十三年(639年),進封趙王,出繼隱太子李建成。貞觀十八年,出任秦州都督。唐太宗去世時,授右衛(wèi)大將軍。唐高宗即位后,先后治理鄜州、青州、隰州、梁州。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李福于梁州去世。獲贈司空、荊州大都督,謚號為文,陪葬于昭陵。

14、曹王李明

李明是李世民第十個兒子,母為巢剌王妃楊氏(原是齊王元吉的正妃),貞觀二十一年冊封為曹王。唐高宗即位后,外放治理梁州、虢州、蔡州、蘇州,出繼巢王李元吉。永隆元年(680年),卷入章懷太子李賢謀反,被降封為零陵郡王,流放于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皇后的授意下,被黔州都督謝佑逼死。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4132.html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