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將軍兒子現(xiàn)在怎么樣(孫立人墓什么時候遷回大陸)
- 前言
孫立人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不過才堪堪享受了2年多的自由時光。
在1988年以前,他一直過著被人監(jiān)視、沒有人身自由的“軟禁”生活。而長達33年的軟禁時光,讓他從一個在戰(zhàn)場上殺伐果斷的將軍變成了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耄耋老人。
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將孫立人于臺中逝世,享年90歲。
臨終前,渴望落葉歸根的他留下這樣一句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
那么,孫立人為什么留下這樣的遺言?他為何被軟禁了33年?這33年里,他又是如何度過的呢?他的棺槨最終又是否葬到大陸了嗎?
- 抗日戰(zhàn)場上驍勇善戰(zhàn)的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自小生活在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朝舉人,曾擔任過山東登州知府。
他幼時進入私塾學習,后跟著父親到山東濟南上小學,到1914年,已經長大成人的孫立人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yè)后便遠赴海外讀書,后于1927年輾轉回國。
這年,蔣介石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1928年7月,蔣介石任命孫立人為南京中央黨校學生大隊上尉隊長兼教官。
從那以后,孫立人和蔣介石就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
1930年1月,由于表現(xiàn)優(yōu)異,孫立人擔任陸軍教導師第三營中校營長。又過了4個月,孫立人被調到陸海空軍總司令憲警教導隊擔任上校大隊長,直接領導人就是蔣介石。
之后隨著“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得爆發(fā),孫立人積極帶領部隊抗日救亡。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者一邊擴大華北戰(zhàn)場,一邊大肆進攻上海??粗鴩廖T诘┫?,孫立人不顧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毅然率領部隊駐守在蘇州河南岸,與敵軍進行了長達14天的血戰(zhàn),共七次擊退來勢洶洶的日軍,給日軍迎頭致命一擊。
然而,在這場狙擊戰(zhàn)中身先士卒的孫立人,不幸被日軍炮彈炸傷,全身上下共有十三處炮彈碎片,整整昏迷了三晝夜。身負重傷的孫立人被緊急送往香港接受醫(yī)治,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最終痊愈出院了。
軍人的歸屬感永遠都是在戰(zhàn)場,痊愈后的孫立人迫不及待趕赴下一戰(zhàn)場,抗擊日軍侵略者。
1941年12月7日,隨著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相繼對日宣戰(zhàn)。次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為保衛(wèi)國土,阻斷日軍對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威脅,中國政府派遣10萬部隊從云南西部進入緬甸,與盟軍會合后協(xié)同對日作戰(zhàn)。
其中,孫立人原屬部隊改編為新38師,隸屬于66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4月,孫立人率領部隊從昆明來到了臘戍,然后繼續(xù)南下,最后到了曼德勒。剛到這里的時候,飽經沙場的戰(zhàn)士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座名叫曼德勒的城市已經被敵軍的炮火炸的滿目瘡痍、面目全非、殘破不堪,絲毫看不出原本的面貌。
孫立人不禁攥了攥拳頭,對戰(zhàn)爭的殘酷有了更深切的體驗和感悟!
在對當?shù)鼐用襁M行安撫后,被任命為曼德勒衛(wèi)戍司令的孫立人觀察周圍戰(zhàn)況后,認為,守著一座被炮火炸毀的空城毫無意義,無法一展身手,于是他準備去別處尋找戰(zhàn)機。
恰逢在緬甸戰(zhàn)場中,英軍節(jié)節(jié)敗退,我軍戴安瀾師長率領第5軍第200師前來同古支援,同日軍激戰(zhàn)12天后,最終取得勝利。這是我軍來到緬甸戰(zhàn)場后第一次擊退日軍,此戰(zhàn)贏得了英美友軍的稱贊。
同古保衛(wèi)戰(zhàn)勝利以后,日軍決定繞道北上,進一步包圍英軍第1師,這使得英軍不得不退守仁安羌。在被日軍包圍的這段日子里,英軍已筋疲力盡,彈盡糧絕。
就在這危急關頭,孫立人率領部下冒險趕赴前線,最終擊退了敵軍主力,拯救了在緬甸仁安羌戰(zhàn)役中被圍困的英軍7000余人,還拯救了500多名戰(zhàn)俘。
這場救援運動對英軍來說是救命稻草;而對孫立人來說,就像一把風光與災難并存的雙刃劍,讓他前半生風光活躍在國際社會,后半生則伴隨著33年的監(jiān)禁生活……
那么,孫立人后來經歷了什么?他為何被蔣介石軟禁了33年?
- 為何被軟禁長達33年?
孫立人是一位擁有輝煌戰(zhàn)功的“常勝將軍”、著名抗日將領,立下了汗馬功勞,那為何后來會被蔣介石軟禁長達33年?據(jù)史料記載,這與美國和蔣介石的矛盾密切相關,這又是為何?
將時間繼續(xù)拉回到1942年的仁安羌戰(zhàn)役。
在仁安羌解圍戰(zhàn)中,孫立人拯救了被日軍圍困的英軍后,那些獲救的英國士兵被孫立人在戰(zhàn)場上舍生忘死營救英軍的舉動深深打動,他們激動得熱淚盈眶,不由歡呼“中國軍隊萬歲!”
同年5月3日,被救英軍的兩名將軍以私人名義向孫立人表達了感謝,之后還代表英國女王向孫立人頒發(fā)“英帝國司令”勛章。
而這件事,也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孫立人被很多歐美軍事家稱為“東方隆美爾”。
1943年,羅斯福頒發(fā)給孫立人一枚豐功勛章,并這樣稱贊他:
“中國孫立人中將,于1942年緬甸戰(zhàn)役,在艱苦環(huán)境中,建立輝煌戰(zhàn)績,仁安羌一役,孫將軍以卓越的指揮殲滅強敵,解救英軍第1師之圍,使其免被殲滅。后復掩護盟軍撤退,于千苦萬難中,從容殿后,轉戰(zhàn)經月,至印度后猶軍容整肅,不減銳氣,尤為難能可貴。其智勇兼?zhèn)?,捋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p>
另一邊,艾森豪威爾聽聞孫立人的事跡后,也大為贊賞,在1945年緬北戰(zhàn)役結束后,他一度邀請孫立人赴歐洲考察。
孫立人在國際上名聲大振,又受邀赴美訪問,這對蔣介石來說猶如強天霹靂,引起了蔣的猜疑和妒忌。孫立人的鋒芒過于強烈,反而變成了蔣介石的“眼中釘”。
1949年,自蔣介石兵敗退守臺灣后,美國政府便對其心生不滿,暗地里一直物色新的領導人選。蔣介石對美國政府的暗箱操作也心知肚明,然而他當時迫切需要美國的援助,因此對這件事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那么,美國政府最想扶持的人是誰?毫無疑問,就是當年在仁安羌大捷中嶄露鋒芒的孫立人。遠東統(tǒng)帥麥克阿瑟曾不止一次勸說孫立人,不過都一一被孫立人拒絕了。
然而,蔣介石卻將美國政府這一系列舉動盡收眼底,他心里對孫立人的敵意更深了。
- 孫立人被軟禁,思鄉(xiāng)情懷貫穿始終
歲月如梭,時間一眨眼來到了1955年。
這一年,蔣介石一手設計兵變事件,將孫立人軟禁。
被軟禁的孫立人被安排在臺中居住,沒有工資的他只能依靠定時撥發(fā)的生活費生活,為數(shù)不多的生活費也只能維持溫飽罷了。
根據(jù)孫立人的大兒子回憶道:每逢開學時就是父親最發(fā)愁的時候,因為要交學費了。雖然他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夠節(jié)儉了,但還是抵不上學費,孫立人只得去上山種果樹,賣果子賺錢。
當時臺中街曾盛行一種名叫“將軍玫瑰”的花,芳香四溢,讓人流連忘返,后來人們才知道,原來那是著名將軍孫立人親自養(yǎng)護培育的。
即便日子過得很艱難,孫立人仍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他曾在臥室旁邊栽種了一株紫白色的茉莉花,孩子們并不知道這有什么含義。后來,孫立人告訴他們:紫白是清華的校色。
原來,孫立人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在清華讀書的那段日子,他經常跟孩子們說:在清華讀書的那幾年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孫立人不僅懷舊,而且執(zhí)拗,他告誡自己的孩子,將來即便考得再好,也不能上別的學校,應首先考慮清華大學。
記憶中,孩子們總是看到父親每天早上喝一杯奶粉沖泡的熱牛奶,喝完后父親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用白開水把杯子涮涮,然后一起把白開水喝完。
孩子們起初并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只覺得父親勤儉節(jié)約。直到后來有一天,孫立人告訴他們,這是他從抗日緬甸戰(zhàn)場上養(yǎng)成的習慣。
原來,當年彈藥、糧食短缺,戰(zhàn)士們只能依靠美國空軍空投下的煉乳充饑,這種煉乳必須用開水沖淡后才能飲用,自那之后,孫立人便養(yǎng)成了這個習慣,喝完牛奶總用開水把杯子涮涮。
就這樣,孫立人喝了一輩子帶有牛奶味道的開水,他自己絲毫不覺得生活艱苦,反而覺得內心無比幸福,因為他每次喝都會回憶起在緬甸戰(zhàn)場的那段時光,那段與戰(zhàn)友并肩作戰(zhàn)的日子。
孩子們知道了父親的這段故事,深受啟發(fā),紛紛以父親為榜樣。
1988年孫立人被解除監(jiān)禁后,他并未覺得開心,反而心情愈加沉重起來。長期的操勞讓他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他開始急切尋找自己在大陸的親人,關心那些已故親人的墓地情況。
他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他是一個來自安徽的鄉(xiāng)下人,從金牛山出來。
由此可見,孫立人對家鄉(xiāng)的記憶十分深刻。
同年4月,孫立人舊部回大陸探親,回臺灣后給孫立人帶來了一張家鄉(xiāng)的照片。孫立人看后感慨萬分,他驚訝于家鄉(xiāng)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痛恨自己沒能回去看一看。
1989年清明節(jié)前后,潘德輝先生回大陸探親,作為孫立人舊部,潘先生首先就去了孫立人父母的墓地。潘先生回來后,得知父母墓地仍被完好保存時,孫立人十分高興和激動。次年3月,孫立人專程讓長子孫安平回家鄉(xiāng)祭奠祖父祖母,孫安平也受到了當?shù)卣臒崆檎写?/p>
雖然離開大陸已久,但孫立人始終對故鄉(xiāng)念念不忘,對于孫立人來說,最遺憾的,莫過于他最終未能回到大陸。那么,孫立人最終被葬到了哪里?
- 孫立人: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1990年10月11日,90歲的孫立人突發(fā)昏迷,被立刻送到了榮民總醫(yī)院。
11月,由于重癥肺炎合并敗血癥,孫立人因肺水腫轉入了加護病房。相關檢查發(fā)現(xiàn),孫立人的心、腎功能已經出現(xiàn)了重度衰竭,只能依靠呼吸機來維持呼吸。
這時,孫立人的兒女們都來了。
孫立人仿佛知道了自己處于彌留之際,雖然狀態(tài)看著有些不好,但他依舊努力緩緩抬起了頭,使盡全身力氣拉著兒子的手說:“死后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是了,孫立人內心十分渴望“落葉歸根”,可惜他的心愿無法實現(xiàn),這讓他很是郁郁寡歡。
11月19日,孫立人逝世,他走得很安詳,沒有一絲痛苦。孫立人死后,兒女們遵循他的臨終遺愿,按照“暫厝”,即“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的方法安葬。
直到現(xiàn)在,孫立人的靈柩仍佇立于臺中市北屯區(qū)大坑東山墓園,高于地面放著,后人也尊重死者的遺愿,沒有將孫立人的靈柩入土安葬……
孫立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能回大陸看看,更沒有葬在大陸,臨終的一句“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讓我們感受到老人臨終前的憤慨與無奈。
這對孫立人來說是巨大的折磨,對其他千千萬萬個像孫立人一樣的人更是如此。
最后以龔自珍的絕句作結尾吧:
“風云才略已消磨,其余尊前百感何。吟到恩仇心事涌,側身天地我蹉跎?!?/p>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