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是什么意思(探囊取物成語釋義和出處)
【成語名字】: 探囊取物
【成語拼音】: tàn náng qǔ wù
【成語釋義】: 原義是伸手進入囊袋中拿取物品;比喻辦成事情輕而易舉;
【成語出處】: 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宋·歐陽修等《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后人據(jù)此概括出成語“探囊取物”。
【成語用法】: “探囊取物”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褒義;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 運用示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二回》:“我向曾聞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li>
現(xiàn)代作家梁斌《播火記》十二:“點小事,如探囊取物。
【近義詞】: 甕中捉鱉、輕而易舉、手到擒來
【反義詞】: 難上加難、海底撈針、緣木求魚
【成語造句】:
1.只要我們準備妥當,要取得勝利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2.你放心,這點小事,對我來說簡直像探囊取物,易如反掌。
3.他做這件事很容易,猶如探囊取物。
【成語故事】:
五代時,后唐的名士韓熙載因父親被明宗李皇所殺,準備離開中原,投奔江南的吳國。
韓熙載出走時有個名叫李榖的好朋友為他送行。道別時,韓熙載對李榖說:“江南國家如果任用我為宰相,我定能率軍北上,迅速平定中原?!?/strong>
李榖聽后說:“中原國家如果任用我為宰相,那攻取江南各國好比囊中取物那樣容易。”
韓熙載投奔吳國不久,吳國就被南唐攻滅。但是,南唐也國事多變,奸臣當?shù)?,他未能得到重用。于是,他借酒消愁,與歌伎斯混在一起,因此一直未能當上宰相,他原先的誓言,自然沒有得到實現(xiàn)。
李榖的情況與韓熙截然不同。后來,他做了北方后周的將領,奉命征伐南唐。他在南征過程中打了不少勝仗,屢建戰(zhàn)功。只是他當宰相的誓言也沒有實現(xiàn),不過“探囊取物”這個成語卻流傳了下來。
【成語寓意】:
韓熙載和李轂的談話成為千古美談,韓熙載最后做了南唐宰相,由于奸臣當?shù)?,皇帝昏庸而無所作為。李榖卻率軍討伐南唐,但未能實現(xiàn)其當宰相的理想??梢?,理想和現(xiàn)實總是存在一定差距,但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