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坂橋張飛退曹軍主要內容(歷史上的真實情況又是什么樣?)
張飛嚇退曹操大軍的記載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 張翼德大鬧長坂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小說里描繪長坂坡之戰(zhàn),劉備被曹操擊敗家眷也與其走失。趙云懷抱劉備的兒子阿斗突出重圍與劉備相聚,在此期間張飛為了掩護趙云撤退在長坡橋斷后成功嚇退了曹兵。
小說里記載,張飛當時只有二十余騎。他之所以能嚇退曹操的大軍,不僅僅是憑借他的勇猛,還施展了他的智慧。早在趙云到達長坂坡橋之前,張飛便讓隨從二十余騎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然后讓他們在樹林中馳騁沖起灰塵給曹軍造成對岸有大批軍隊的假象。果然曹操的先鋒部隊到達之后見對岸情況不明都紛紛停了下來。
張飛設疑兵首先讓曹軍陷入了被動,后來曹操親自率軍前來又被張飛遭大喝道:”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張飛先聲奪人,給曹操及其部下的心理上造成了威懾。后來曹操又回憶起關羽曾對他說道: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所以曹操在如此近距離和張飛對峙,心中已有退兵之意。正在這個時候,曹操身邊的慫包將軍夏侯杰被張飛驚得肝膽碎裂跌馬而死,這一下曹操的心理防線徹底奔潰了,于是便立即調轉馬頭逃離了張飛。曹操一走,曹軍自然便退了下來。
張飛嚇走曹操大軍雖然出自《三國演義》,但也有史料依據,不過可能真實的情況沒有小說描繪地那么夸張?!度龂尽酚涊d: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國志》里沒有張飛在長板橋設疑兵的記載,不過張飛身邊只有二十余騎這個倒是真的。當時的真實情況是,劉備遭遇曹軍突襲倉促逃走,在慌亂之間留下了張飛替其斷后。后來曹軍的一支追兵趕上來被張飛截住,雙方在橋兩邊對峙了起來。張飛挺身而出率二十余騎向這支曹兵發(fā)起了挑戰(zhàn),曹兵畏懼張飛的勇猛不敢向前。
從史書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斷出兩個事實。第一,曹操并沒有率大軍和張飛對峙。第二,和張飛遭遇的這支曹軍追兵,人數肯定比張飛的多但絕對稱不上是一支大軍。我們需要明白的是《三國演義》是小說,對于張飛在長板橋的描繪肯定是有夸大成分的。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8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