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究竟是啥意思?
近期看到有些網友想了解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小編通過整理給大家分享一下有關信息。
“老不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句很重的罵人話,它來自于孔子的那句“老而不死是為賊”,那么,孔子想要表達的是這個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原話出自《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孔子對他的老友原壤不滿意,原壤劈開兩條腿坐在那兒迎接孔子,缺少雅敬,孔子便說他是少年時不知道對兄弟謙讓友愛,長大成人了無善可陳,現在老了,又不死,便成為老不正經;孔子用手杖敲打原壤的小腿。
在《論語》中,這一段不太一般。
第一,都說原壤是孔子的老友,這是可信的,如果不是老友,這樣說話會引起暴烈的反擊,用杖敲打,更無可能,因為會引起肢體乃至器械沖突。
原壤的罪狀無非是“幼不遜不悌”(注意,沒有不孝),長而不述,乏善可陳(注意,沒有作奸犯科),總之沒有什么出息,但遠遠不是惡人,并無賊字本意中的殘暴盜竊的記錄。
第二,并沒有說他是由于老而不死才成了賊,而是由于少年青年成年時期記錄中下,享壽不差,孔子不平,覺得蒼天對他太寬厚了,便嘲弄之,責備之,搖頭之,敲打之,敲打中有某些玩笑與恨鐵不成鋼之友情。
如果完全從口語上看,這里的“是為賊”與“你成了精啦?”、“你從哪兒誑來的壽命?”、“你簡直是邪魔外道啊”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孔子所說的“老而不死是為賊”,并不是罵人的話,而是老友間的互相打趣?!境怨暇W】#樸所羅門#
所以,懂得這句話的人,絕不拿它當壞話,而是趣話。比如,作家冰心非常幽默,它有一枚閑章,上書“是為賊”,含義是"老而不死",表達的是她老人家對自身長壽的樂觀、滿意、自嘲,小小的嘚瑟,我以為。
其實,“老而不死”,在大多數中國人眼里總算不得壞事。
實際上,“老”不但不是壞事,反而給某些人帶來也許年輕時未曾有過的榮譽和權力——最直接的例子是,在傳統(tǒng)中國家庭中,原本地位低下的“媳婦”,隨著年齡的增長,變成“母親”、“婆婆”,甚至“老祖宗”的時候,便幾乎成為家族中最威嚴、最受尊敬的成員。
長壽,歷來是中國人追求的福祉,中國文化,尤其是道家傳統(tǒng)中,修煉得道者可得永生的說法,總是吸引著眾多信徒修道、煉丹,孜孜不倦。
懵懂無知的孫悟空去菩提祖師那里修煉,是希望得到個“與天地同壽”的結果;各路妖精覬覦唐僧肉,也是為了個“長生”的緣故。#幾個世紀前的瘟疫能改變了地球的大氣層嗎(可能會)#
這“長壽”的概念,可以說貫穿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天地同壽,不僅是中國人的理想,更是中國式思維框架的基礎。
在中國人眼里,個人是與更大的自然與超自然的存在結合一體的:
人,據不同的cs,或是女媧所造,或是盤古死后身上的小蟲風吹所化,總之是早有靈根。
凡人可以通過建功立業(yè)而封神,即使封神的時代已經過去,人也可以通過修煉而得道成仙。
總之,自然與超自然,凡人與神仙之間并無鴻溝,有時,不過是一念之間便可以“轉化”。
唐代牛僧孺的《玄怪錄》記載,有個名叫杜子春的人,有緣遇到個仙人,得了個修道升仙的機會,打坐修道之時,種種磨難、誘惑均難動其心,但最后總還是難脫個“愛”字,終落得個前功盡棄。
《紅樓夢》中,跛腳道人“好了歌”曰,“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但若真?zhèn)€“忘了”這種種世間牽掛,成仙得道也并不是什么難事。#世界上最漂亮的兔子:公主兔,安哥拉兔等(一眼將人萌翻)#
這樣想來,那被孔子罵的“不孫弟”、“無述”又無禮的原壤,之所以能“老而不死”,想必也有些“道行”。#時代周刊#
本站通過AI自動登載本文內容,文章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旨在傳播優(yōu)質文章,無商業(yè)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聯系刪除。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慶祝天,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xkzl/lishi/136436.html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