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鮐背之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鮐背比喻年老的人氣色衰退,皮膚消瘦,背若鮐魚。出自《爾雅·釋詁》:“黃發(fā)、齯齒、鮐背、耇、老,壽也?!痹撚梅ǔ鲎浴对娊?jīng)·大雅·行葦》,另見于《愈膏肓疾賦》《東門行寄陳氏》等文。此外,辭書《爾雅·釋詁》《揚子·方言》《說文解字》均對這一用法有所解釋,尤其《釋名·釋長幼》一篇,明確指出,“九十曰鮐背”。
按照一些古籍的說法,八十歲至九十歲,為“耄耋之年”的說法就有問題了。實際上,還有一些古典中,如《禮記·曲禮篇》記載,七十歲,叫“耋”。八十歲,叫“?!?。而九十歲,則叫作“鮐背”。
鮐背之年,指的是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对娊?jīng)·大雅·行葦》、《愈膏肓疾賦》、《東門行寄陳氏》,辭書《爾雅·釋詁》《揚子·方言》、《說文解字》均對這一用法有所解釋,尤其《釋名·釋長幼》一篇,明確指出,”九十曰鮐背”。也比喻年老的人氣色衰退,皮膚消瘦,背若鮐魚。曹植《魏德論》:“鮐背之老,擊壤而嬉?!?/p>
鮐,原指鮐魚。是一種體側(cè)有斑紋的海魚,也叫“鯖”。由于老年人背部已經(jīng)有了褶皺如同鮐魚的斑紋,因而引申為“高壽老人”之意。應該指出的是,鮐背并非指“鮐魚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鮐魚(的老人)”,進而泛指老人。《詩經(jīng)·大雅·行葦》:“黃耇臺背,以引以翼?!?。臺背:或謂背有老斑如鮐魚,或謂背駝,總之都是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
《說文解字》還說:鮐,海魚也。各本也作名。今依史記正義,漢書注,文選七命注正。鮐亦名侯鮐。卽今之河豚也。吳都賦。王鮪侯鮐。以王侯相儷。改作鯸者,非。貨殖傳。鮐鮆千斤。鮐狀如科斗。背上靑黑。有黃文。詩。黃發(fā)臺背。毛曰。臺背,大老也。箋云。臺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是謂臺為鮐之叚借字。今爾雅作鮐背。從魚。臺聲。徒哀切。一部。
《釋名·釋長幼》曰: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蛟稽S耇,鬢發(fā)變黃也。耇,垢也。皮色驪悴,恒如有垢者也?;蛟缓T,咽皮如雞胡也?;蛟粌隼?,皮有斑黑如凍梨色也。或曰齯,齯大齒落盡更生細者如小兒齒也。
下面我將《禮記·曲禮篇》對男子不同年齡段的稱謂列舉如下,以供諸君參考:
零至一歲:襁褓;
二至三歲:孩提;(始生:嬰兒、?。▂ī);始能行:孺)
七歲:悼;
八歲:齔(chèn);
十五歲:童;
二十歲:弱;
三十歲:壯;
四十歲:強;
五十歲:艾;
六十歲:耆(qí);
七十歲:耄(mào);
八十歲:耋(dié);
九十歲:鮐背、黃耇、胡耇、凍梨。
老:朽也。百歲以上的老人,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也。故制字,人旁作山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0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