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頭七女兒不能在場(民間習(xí)俗燒七的意思及講究)
按照?小?編?當(dāng)?地的習(xí)俗,?人?死?亡?后?的第七?天?也?就?是?“頭七”,其后輩子孫是都要去上墳祭奠的,尤其是兒子、女兒必須到場,而且還要攜帶香燭、紙帛、供品等去上墳祭奠?!岸摺币耘畠簽榇恚瑳]有女兒的當(dāng)然是兒子媳婦去上墳祭奠了,其它子孫后代,去則可,不去也可。
“燒七”是民間的一種習(xí)俗,也是活著的人對于死者的美好心愿。
“燒七”又稱“做七”、“守七”、“七祭”等,也就是從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為一個祭日去墳上燒紙祭奠,燒七次。
?民?間?也?把?這?七?次稱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計(jì)49天。
按照民間的說法,人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去了另一個世界,雖然肉體離開了我們這個世界,但還有靈魂的存在。
人們常說“人有三魂七魄”,在死后七天去一魄,一年去一魂,也就是說,人死亡49天后,七魄才完全歸屬到另一個世界。
人死亡3年后,三魂也才會完全歸屬到另一個世界,當(dāng)“三魂七魄”完全消失,也就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輪回,這也是人們要“燒七”和過3周年的原因。
也有的說“燒七”是因?yàn)槿怂篮箝愅趺扛羝咛煲獙弳柾龌暌淮危咛鞜埣赖焓菫榱俗層H人少受點(diǎn)罪,免遭刑罰,所以“燒七”又稱“亡者七災(zāi)”。
那么,“燒七”都是什么人去燒的,有講究嗎?
按照?小?編?當(dāng)?地的習(xí)俗,?人?死?亡?后?的第七?天?也?就?是?“頭七”,其后輩子孫是都要去上墳祭奠的,尤其是兒子、女兒必須到場,而且還要攜帶香燭、紙帛、供品等去上墳祭奠。
“二七”以女兒為代表,沒有女兒的當(dāng)然是兒子媳婦去上墳祭奠了,其它子孫后代,去則可,不去也可。雖然喪葬是大事,但畢竟亡者已入土,又各有其事要做。
“三七”卻有所不同,畢竟做女兒也有自己的小家庭,自親人亡故,一直守候亡靈,也該緩一緩,恢復(fù)一下悲痛的心情了。
因此“三七”上墳祭奠要由兒子媳婦去做,這也是民間所說的“女兒不管三七二十一”。
“四七”、“六七”、“末七”都是后代子孫應(yīng)盡的孝道,但有亡者的女兒、兒子去祭奠,其他親屬去不去都無關(guān)緊要,唯獨(dú)“五七”不同。
不但兒子、女兒去上墳祭奠,而且堂兄弟姐妹及所有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戚也要到場,這也是亡者下葬后的又一次象征性的禮儀活動。
地方習(xí)俗,“五七”最大,而且喪主家等客人祭奠回來還要挽留,做飯菜款待客人,以示尊重。
當(dāng)然,“燒七”也有“犯七”的講究,“犯七”就是指在“燒七”這天遇到每個月的農(nóng)歷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日子,迷信的說法,“犯七”亡者就會受到閻王的懲罰。
同時,也有著“犯八”的說法,就是遇到每個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民間有句老話叫“犯七犯八,閻王懲?罰?”?也?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甚至有的老人說,不但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日子不能犯,而且也不能犯“暗七”,“暗七”就是指七的倍數(shù)。
比如、十四、二十一、二十八,雖然人們都不希望犯忌而讓親人受罪,但這么多的忌諱日子卻都難免會遇到。
因此,人們在“頭七”上墳祭奠時都會提前在墳頭上安插一把紙傘或放置一紙糊成的蓮花盆,據(jù)老人們說,這樣亡靈在受罰時就可躲在下面免除劫難。
雖然有點(diǎn)迷信,但這也是人們對過世老人的一種孝道心理。
其實(shí),人死如燈滅,誰也不知道死后究竟有沒有靈魂的存在,會不會再有輪回,不過,“燒七”卻體現(xiàn)了我國的孝道文化。
能夠讓人們聯(lián)想到,為死者能如此的考慮,更應(yīng)該為健在的老人著想,讓老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得到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和照顧,不留下任何的遺憾,才是“燒七”的真正含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diǎn)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0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