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也下一句怎么接(孺子可教也什么意思)
孺子可教的意思是這個人在某些方面做的不錯,得到別人的認可,有出息,可以造就培養(yǎng)。例如張良和他師傅相識的故事,他師傅在橋上故意把一只鞋丟掉橋下,看到張良走過來,便叫到,小伙子,你替我把鞋撿起來,張良心中不快,但也撿了起來,如此三次認為他,孺子可教,教他太公兵法。
有時候,當長輩教育孩子,孩子能夠聽從長輩教導,長輩就會夸孩子“孺子可教也”;有時候,當長輩教育孩子,孩子怎么都不聽從教導,依舊我行我素時,長輩就會嘆息:“孺子不可教也”。如果聽過這兩句話的人,大概會非常疑惑:孺子指的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可教也”還是“不可教也”?
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意思是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后來一般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出自《史記·留侯世家》: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張良替老人穿鞋
說的是西漢名臣張良,在還沒成名時,有一天正在下邳圯水橋上散步,遇到了一個穿著簡陋的老人家。老人家來到張良面前,將自己的一個鞋子丟到了橋下,還對張良說:“喂!快去幫我把鞋子撿起來”。張良很生氣,本來想打人了,但是看到老人家年紀很大了,就忍住了,不僅去橋下將鞋子撿了回來,還畢恭畢敬地幫老人給穿上了。
老人穿了鞋之后,笑了笑就離開了。張良非常吃驚,一直注視著老人離去的背影。老人走了里許路,又轉身回來,對著張良說:“孺子可教矣”,然后就讓張良跟著他學習。后來又經過了一番考驗,老人見張良確實是個可造之材,于是給了張良一本《太公兵法》,讓張良好好鉆研。后來張良果然學有所成,成為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幫助建立了漢朝。
留候張良(影視劇形象)
孺子不可教
孺子不可教很多人往往會跟朽木不可雕連用。朽木不可雕出自春秋時期孔子之口,記載在《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說的是孔子有一個叫做宰予的弟子,為人機敏,很受孔子喜愛,但是卻有一個懶惰的毛病。一次白天沒去學堂上課,孔子叫人去找,發(fā)現(xiàn)是在自家呼呼大睡??鬃勇牭胶蟠蟀l(fā)雷霆,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直呼: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
宰予
可能因為孔子是儒家創(chuàng)始人,而有人經常會將“孺子”跟“儒子”搞混,朽木不可雕跟孺子不可教意思又相近,后世有人把這兩個組合成一句,誤傳為孔子所說。實際上孔子并沒有說過孺子不可教這個說法,多為后人誤傳。
由此可見,孺子可教是有其歷史典故的,而孺子不可教是由孺子可教引申而來的,代表相反的意思。孺子是年輕人的意思,有時候可能有人會誤認為是“儒子”。孺子可教和孺子不可教指的是這個年輕人可堪造就或者不可堪造就,需要根據(jù)語境使用。所以,這就跟說一個東西好吃還是不好吃一樣,只是代表觀點不同,但都是正確的說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0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