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樓之山西永濟鸛雀樓簡介(鸛雀樓在哪里屬于哪個省)
《登鸛雀樓》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于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zhèn),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
中國古代的樓閣,以鸛雀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最為著名,并成為中國四大名樓。
我們說山西永濟鸛雀樓。
永濟古稱蒲坂,又稱智邑。永濟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永濟市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qū)域中心。
西臨黃河與陜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
永濟在南北朝時期隸屬于泰州、蒲州,唐朝兩建中都,蒲州成為六大雄城之一。
清雍正年間設置永濟縣名。1994年1月,撤縣設市。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nèi)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鸛雀樓,因其氣勢宏偉,高大眼闊,登上層樓則有騰空欲飛之感,故名“云棲樓”,又因其緊靠黃河,有一種食魚鳥類經(jīng)常成群棲息于高樓之上。
此水鳥似鶴,但頂不丹,嘴尖腿長,毛灰白色,人們稱其為“鸛雀”,故又稱“鸛雀樓”。鸛雀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鸛雀樓始建于北周,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沈括《夢溪筆談》給了鸛鵲樓八個字:“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千余年間,它對于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鸛雀樓是現(xiàn)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觀四檐三層,內(nèi)分六層,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筑形制上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格。
一層主題千古絕唱和大唐蒲州盛景,二層悠遠流長(華夏根祖文化),三層亙古文明,四層黃土風韻,五層曠世盛榮,六層極目千里,使盛唐的氛圍和華夏文明得到充分展示。
鸛雀樓的油漆彩畫是國內(nèi)失傳的唐代彩畫藝術,經(jīng)過國家文物局的專家多方考察搶救,重新創(chuàng)作設計,是國內(nèi)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筑。
外表經(jīng)過磨平處理后,進行了油漆彩繪,立刻使該樓變得古典風雅起來,達到了“修舊如舊”的藝術效果。
《登鸛雀樓》是盛唐詩人王之渙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后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詩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靈,悟出的是樸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夠催人拋棄固步自封的淺見陋識,登高放眼,不斷拓出愈益美好的嶄新境界。
清代詩評家也認為:“王詩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盡,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勢。”
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
此詩雖然只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
特別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達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最后,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0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