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什么會失敗(太平天國是好是壞)
太平天國經歷了從被過分美化再到被極度妖魔化的過程,太平天國究竟是好是壞,是善是惡很難一兩句話就說個清楚,我也計劃準備一個小集合來詳細介紹。
古代帝國最尊貴的是皇帝,其次就是親王。
歷代王朝能夠當王的要么是宗室,要么就是為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不過隨著高祖斬白馬立誓非劉不王后,王爵基本上都得是宗室子弟擔任。
并且朝廷對于親王的冊封極為謹慎,明朝兩百多年只有二十幾位親王,清朝數量則相對更少,可見親王之親貴稀少。
但我如果告訴您有一個朝代封了兩千多個王.....您會不會驚掉下巴!
沒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奇葩王朝“太平天國”,太平天國經歷了從被過分美化再到被極度妖魔化的過程。
太平天國究竟是好是壞,是善是惡很難一兩句話就說個清楚,我也計劃準備一個小集合來詳細介紹,至于究竟要怎么評價太平天國咱們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太平天國王的數量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再到大爆炸的一個極具發(fā)展的過程。
王爺們的數量從最初的1個發(fā)展到6個再到最后的2700多個(甚至比某些王朝的官員數量還要多了?。?/p>
這個數目可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更諷刺的是太平天國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四年就封了兩千多個王,這玩意要是存在時間再長一點估摸著都能上萬了!
這些王是怎么來的?您聽我慢慢道來。
最初的洪秀全在廣西地區(qū)吸引教眾,發(fā)展信徒時還不是王(頂多宣稱自己是上帝之子),等到力量逐漸強大,軍隊打到武宣縣東鄉(xiāng)后洪秀全登天王位(正式成為天王)。
并封楊秀清等人為五軍主將(這時候還只有洪秀全一個王),基本上建立了太平軍的上層領導機構。
等到打到了永安之后就開始了著名的“永安封王”,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
老幺就是翼王石達開(而且洪秀全還很惡趣味的規(guī)定了天王萬歲,東王九千歲,西王八千歲,南王七千歲,北王六千歲。
翼王五千歲,聽著真是又可笑有無知),在太平天國建立的初期,總共就只有這么六個王。
隨后在太平軍四處征戰(zhàn)的過程中馮云山(馮云山的死極為可惜,首先太平天國的極大部分教眾都是他發(fā)展起來的,太平天國的官銜制度也是他所規(guī)定的。
毫不夸張的說馮云山是太平天國真正的奠基人)和蕭朝貴(西王八千歲在打長沙時被一炮給打死了,沒能活到八千歲)先后戰(zhàn)死,所以太平軍的高層就只剩下了四個王。
洪秀全:落榜秀才,文筆差得令人發(fā)指,自從高燒發(fā)了一次神經后迷迷糊糊自稱是上帝之子,他號稱與西方基督教同出一源,結果這老兄自行規(guī)定教規(guī)。
楊秀清:太平天國實際軍事領導者,洪秀全既無政治能力也無軍事才華,天國前期大部分的戰(zhàn)役均由東王指揮,是天國實際上的核心,與洪秀全并稱為兩位一體。
韋昌輝:為人陰狠狡詐,但打仗勇猛無比,是太平軍的攻堅和前鋒。
石達開:不擅打硬仗,但巧仗天下無雙,在太平軍西征期間把曾國藩打得想跳水自殺。
隨著太平軍占領武昌,順江而下再攻取東南地區(qū)的經濟政治中心南京,太平天國還是只有4個王。
不過到了1854年天國又封了秦日綱為燕王,胡以晃為豫王(這次封的王名字就沒有這么粗暴難聽了),其中秦日綱作戰(zhàn)勇猛多次立下大功。
胡以晃則是太平天國早期發(fā)展的金主,也算是勞苦功高,所以封王也很正常??梢哉f這一時期王還比較值錢,還沒到后來爛大街的程度。
不過隨著楊秀清(不甘心位于洪秀全之下)權勢越來越大,洪秀全如鯁在喉,知道這人有篡位之心,再加上東王平日里就橫行狂妄,動輒鞭打諸王。
干脆忽悠著韋昌輝和秦日綱回天京勤王,把東王及其部下兩萬多人全部殺光,韋昌輝殺得興起甚至還想殺了翼王石達開,石達開逃出天京宣布討伐韋昌輝。
洪秀全無奈只能把韋昌輝和秦日綱給殺了,這就是“天京事變”,用咱們老話說就是:天父殺天兄,總歸一場空。
天京事變天國高層的矛盾開始公開化,嚇破膽的洪秀全馬上任命自己的兩個哥哥洪仁達和洪仁發(fā)為王試圖牽制石達開(害怕石達開成為另一個楊秀清),石達開也是個血性漢子。
一看洪秀全竟然這么懷疑自己干脆拉著十幾萬人馬遠走高飛,這下洪秀全可傻了眼。
隨著洪秀全帶著部分精銳離開,太平天國立刻陷入了無人可用的狀態(tài),而清政府則抓緊機會從各路夾擊太平天國,為了穩(wěn)定局勢,洪秀全不得已只能用高官厚祿來籠絡天國將領。
這一時期他陸續(xù)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將領,比如說封陳玉成為英王,李秀成為忠王,蒙得恩為贊王,李世賢為侍王,楊輔清為輔王、洪仁玕為干王等等。
而隨著局勢愈加糜爛,戰(zhàn)事不順利,為了刺激將士戰(zhàn)斗籠絡人心,洪秀全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封王!
于是同治元年(1862年)開始,南京城里的百姓們就驚訝的發(fā)現(xiàn)城里的王爺一夜之間翻了倍的往上漲,“城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這時候就已經達到九十多個了!
這還沒完,隨著天王不斷的封王(按照這個速度可能一天最少封幾十個)發(fā)展到最后太平天國一共有多少王?
2700多個!好家伙,真是爛大街了,這就叫王比官多,官比兵多,兵比武器多,光翻王爺的花名冊都得翻個老半天吧。
最開始這些王爺們還有實際的權力和封號,等到后來分封的人實在是太多,除了給你個名義上的王爵之外啥都沒有,其實就是個空架子。
更要命的是因為好聽的詞(甚至可以說是能用的詞)都用都用光了,連王爺們的封號都沒辦法給。
于是洪秀全一拍腦袋,你們后面這些封王的都叫列王吧!這要上朝一喊宣列王上殿,不知道會不會黑壓壓的上去一千多號人!
看到這您會不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太平天國官職之隨便,數量之濫讓人大跌眼鏡,這就是太平天國的最大問題:官職復雜且混亂。
馮云山制定了最初的官職,他根據周禮確定天國的體系為:王、侯、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總制、監(jiān)軍、軍帥、師帥、旅帥、卒長和兩司馬,軍中官還設有伍長為最低職。
您看,旅帥、卒長和兩司馬等都是周代的官名,而檢點等又是隋唐五代時期的名稱,已經開始有點亂了。
王侯這些大家都比較清楚,咱們著重來介紹一下丞相吧,這個丞相和咱們認為的百官之首不同,只是作為一種最高級別的官階而已,并沒有實際的職務。
而馮云山采納周禮中六官建立官制,“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為六卿,各有徒屬職分,用於百事,掌理國務”。
而六官丞相中又分了正、又正、副、又副(這是個什么鬼?)所以咱們就能經常看到太平軍中的天官正丞相、春官副丞相、地官又副丞相等等,那么在太平天國早期有多少所謂的丞相呢?24個......
24個丞相!您別嫌多,這還算好的,除了這六官丞相外后面又發(fā)展出了恩賞丞相、左右丞相、殿前丞相、職同丞相等等。
天平天國一個500人的軍隊中就能夠數出10個丞相......如果有個50萬人的部隊呢,丞相至少就有1萬人......
好嘛,一萬多個丞相,發(fā)展再到了后來,人實在是太多丞相也爛大街了怎么辦?那就再加爵位,越加越亂,加到后來估計洪秀全也是一臉懵逼。
后期太平天國的官階順序為:“王、列王、天將、朝將、神將、主將、佐將、義、安、福、燕、豫、侯”,您看看早期僅次于王的侯位到后來幾乎排到了最后。
丞相更是連影子都沒看見,再看看什么天將、神將,您這是要跳大神還是干嘛?
您看看如此混亂的官職系統(tǒng),既深刻的顯示了天國統(tǒng)治者并沒有多少治國經驗,他們在宣傳與滿清劃清界限的同時盲目的從以前的典籍中生搬硬套,搞得不倫不類不說。
后期更是亂成了一鍋粥,幾千個王,幾萬個丞相,這樣瘋狂地數字就好像是暴發(fā)戶一般,爽一把、過把癮就死,這樣注定了天平天國只能有短短十四年的歷史。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0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