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書院的白鹿洞書院在哪里(白鹿洞書院在哪里)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與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登封的嵩陽書院,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新中國成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后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至2012年,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游接待、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制。
在中國古代,讀書人是很受尊重的,以至于到了北宋年間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边@也難怪,在古代科舉制度下,仕途之路唯有努力讀書考取功名,才能出人頭地。在這樣的氛圍下,從唐朝開始各地書院就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這書院有官辦更多卻是民辦書院。
被稱為"中國四大書院"的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商丘應天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這四座書院當中,廬山白鹿洞書院卻成為四者之首。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巖背后,是北宋六大書院之一。周邊有六合洞、朝天洞等洞景,原有三寶殿和僧舍,相傳為朱熹在廬山白鹿洞書院講學時,曾來過此地,后人紀念他亦在此起名"白鹿洞"。
白鹿洞辦學歷史悠久,在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曾任太子賓客的洛陽人李渤,與其仲兄李涉來到了廬山五老峰下,開始筑草堂隱居讀書,當?shù)匚娜搜攀繒r常慕其名上山與之交談,談詩論學。
李渤養(yǎng)有一頭白鹿自娛,白鹿十分馴服,常隨主人外出走訪游玩,還能幫主人傳遞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稱李渤為白鹿先生,以鹿名地,稱此處為白鹿洞。
唐朝末年,政局不穩(wěn),兵荒馬亂,各處學校毀壞,文人雅士紛紛逃至深山隱居避難,而到廬山隱居避難的這些讀書人,又經常到白鹿洞研討學問,交流心得,影響甚廣。
南唐時期,在此處"建學置田",正式稱之為"廬山國學",任命國子監(jiān)李善道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學習。這就是白鹿洞開辦學校之始,比濂溪書院約早30余年,成為廬山的第一所學校。
到了北宋初年,文風復盛,全國各地紛紛開始設置書院。南宋淳熙六年,理學大師朱熹任職知南康軍,朱熹到訪廬山白鹿洞書院,見書院大部分已經毀于兵燹,棟宇消落,林園荒蕪,觸目皆是塵封書海,網(wǎng)結門廊。
經過朱熹的一再請求,宋孝宗終于同意重建白鹿洞書院。修葺后的白鹿洞書院,以圣禮殿為中心,組成一個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的龐大建筑群。書院共有殿宇書堂三百六十余間,其中包括御書閣、 明倫堂、宗儒詞、 先賢祠、 忠節(jié)祠等。
圣禮殿是用于學生拜謁孔子的殿堂,門上方兩塊匾額寫有"學達性天"、"萬世 師表"的字樣。在文會堂有朱熹親書"鹿豕與游, 物我相忘之地; 峰泉交映, 知仁獨得之天" 的對聯(lián)。從此規(guī)模逐步擴大,逐漸成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進入到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又因戰(zhàn)火而遭毀滅,等到大明王朝建立后,白鹿洞書院開始得到修復,并繼續(xù)辦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維新變法改書院為學堂,光緒二十九年,白鹿洞書院停辦。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對白鹿洞書院進行保護和維修,1959年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成立廬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qū),同年設置作為學術研究機構的白鹿洞書院建置。
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期間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教規(guī)》影響后世幾百年,其辦學的模式為后世效仿,傳至海外的日本、南韓及東南亞一帶,白鹿洞書院譽享海外。
如今白鹿洞書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學、學術研究、旅游接待、林園建設五位一體的綜合管理體制 。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1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