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么要將皇位傳給嘉慶(乾隆的兒子誰繼承了皇位)
乾隆帝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人。這樣的一個人為何會選擇平庸的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來的嘉慶帝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呢這就是為什么,這是乾隆的悲哀了。
雍正傳位于乾隆本就是一場沒有任何爭議的事情,因為早在雍正元年的時候,雍正就秘密將弘歷立為儲君了,還將其放于正大光明匾后面,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就能揭曉答案了。
當(dāng)然了,秘密立儲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優(yōu)點,但也有一定的缺點。
秘密建儲制度的實行,使得清朝在雍正、乾隆兩朝都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位活動,并且還能鼓勵皇子們積極進取,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皇位的順利傳承和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穩(wěn)定。
但雍正立自己的第四子弘歷為儲君本身就沒有多大的爭議,但是乾隆在立自己的十五子颙琰為儲君就很難說得過去了。為何呢?
首先從他的出生來說。颙(永)琰的母親魏佳氏在宮中的地位很一般,自己在兄弟中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老三老四,而是排在了沒有任何希望的“十五位”。
不僅如此,他也不曾提軍征戰(zhàn)四方、更沒有督官臨民治理政務(wù)的業(yè)績,所以無論從哪兒看,他都沒有什么機會當(dāng)上皇帝的。
當(dāng)然了,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無論怎么想,自己的皇父都不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所以一直就很平淡。以致于后來乾隆在宣布儲君人選時,嘉慶帝又驚又喜,所以有:“ 聞命之下五內(nèi)戰(zhàn)兢 ”。
那么,問題來了,颙琰是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呢?乾隆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個兒子當(dāng)皇帝的呢?
其實,颙琰之所以能成為皇帝,這與他的哥哥們的早逝是有很大關(guān)系的。
颙琰上面一共有十四位兄長,其中孝賢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母為孝賢純皇后)在颙琰出生之前先后被密定為皇太子,但是這兩個皇子都不幸夭折,其中永琮在兩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后來乾隆有將嫻貴妃烏拉那拉氏為皇后(繼皇后),并生有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
可是永璟在三歲的時候就病逝了,烏拉那拉氏皇后最后也因削發(fā)獲罪而死,另外一個兒子,即永璂也不可能再有立儲的可能了。
除了以上四人之外,乾隆在烏拉那拉氏皇后死后,再沒有立過皇后,所以其他皇子也都有了機會,每個人都有被選中的可能。
此外,在乾隆的所有兒子中,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在永琰出生前就已去世了;而皇九子、皇十子則在出生后還來不及取名名就夭折了。
皇六子永珞又出繼給康熙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為嗣。這樣一來,颙琰在出生時,在他之上就只有六位兄長,即四阿哥永城、五阿哥永琪、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二阿哥永璂、十四阿哥永璐。
但是,后來永璐、永琪又先后染病身亡,而永城又出繼給康熙第十二子允絢為嗣。
所以,到了乾隆三十八年,颙琰被秘立為皇太子時,其上只有三個哥哥,下面只有一個弟弟,即十七弟永磷。
所以颙琰的地位就一下子從十五阿哥變成了“四阿哥”。這和自己的老爸,爺爺都是一樣的,都是“四阿哥”。
這似乎就是給他被選定為皇太子制造的神秘的巧合。
還有其中一點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清朝皇子出過天花與否,已經(jīng)成為了是否有資格繼承皇位的重要條件。
為此,乾隆還特地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帶他們?nèi)ァ胺N痘”。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是颙琰兩歲的日子,也正是到了該種痘的年紀(jì),于是乾隆便下令,帶他去種痘。最后結(jié)果是,種痘很成功!
但是以上都不是颙琰最終能被選為皇太子的必要條件。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自身努力的結(jié)果。颙琰的繼位,是靠著自己的學(xué)識、品行、德行逐漸贏得父皇的賞識和器重的。
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在儲位虛空多年之后,乾隆帝二次立儲,終于將颙琰密定為太子。
同時還不動聲色的對颙琰進行指導(dǎo),糾正,一步步將他送上皇帝的寶座。就這樣,乾隆的十五子,颙琰終于摘得了太子的桂冠,最后登基,史稱“嘉慶皇帝”。
我們在嘉慶身上能看到什么呢?
一個人努力不一定成功,還得有機遇,但是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在機遇還沒有來的時候我們就得努力,因為只有這樣,一旦機遇來了,我們從才能抓得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1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