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語文老師說“凱旋歸來”是病句(凱旋而歸是病句嗎)
凱旋而歸,是一個病句,病句類型屬于結(jié)構(gòu)贅余。這句話中,凱旋,意思就是“勝利歸來”,后邊再接“而歸”,就造成了意義上的重復和結(jié)構(gòu)上的贅余。這種語病一般是由不完全了解詞語含義造成的。例如:一場南柯一夢,忍俊不禁地笑了,顯得相形見絀等等。這三個例句與“凱旋而歸”同屬一類。
十幾年前,我縣教研室的主任——曾經(jīng)是一位語文老師,愛咬文嚼字——當上了教研室主任之后,更是有了“咬文嚼字”功夫,他就曾指出“凱旋歸來”有語病。
他的意思大概是說“凱旋”和“歸來”,都有回來的意思,屬于意思重復。我卻一直不認同此說。
“凱旋歸來”是否病句姑且不論,先看看“歸”和“來”的意思。
“歸”的幾種意思中,其中有一個意思是“返回”,這意思表示的是“出門在外的人回家,或者是離開原地的人返回原地”,所以“歸”應該是出自于“出門在外的人或離開原地的人”之口。如:歸去(回去)、歸家、歸國,再如說鳥“歸巢”等等,這時“歸”相當于(即可以替換為)“回”。
“來”的幾種意思中,其中有一個意思是“來到”,按人物行為講,它表示“以在家里的人的視角,看出門在外的人,從外面回來了”。
也就是說,“歸”和“來”是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立場(位置)上說的。
而現(xiàn)在“歸來”放在一起,演變成了只適合在家的人說。在外的人只適合說“歸去”、“回去”。
現(xiàn)在回到“凱旋”與“歸來”,就不難理解了,“凱旋”的意思是“得勝而歸”,除卻“得勝”,它表達的是“歸”,是在外的人說的。
但是當它和“歸來”放在一起之后,意思同樣發(fā)生了變化,變得說此話的人一定是在家,也就是說“凱旋歸來”,不是在外得勝的人說的。
所以在這里,“凱旋”里包含的“歸”的意思,與“歸來”一詞中“歸”的意思一樣,被弱化了,弱化到了只有“回來”的意思了。
如果上面的解釋還不足以說明,“凱旋歸來”不是病句,那么還有另一種有力的證明。
這里不得不說的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被忽略的兩個詞:“同義復詞”和“反義復詞”。
何為同義復詞?同義復詞就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成的詞。如:災害、戰(zhàn)斗、治理。
這樣的詞在古詩文中就有很多,只不過被人“熟視無睹”,如:李白《贈汪倫》中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將”、“欲”都是“將要”的意思;《觸龍說趙太后》中的“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愛”、“憐”都是“愛、疼愛”的意思;《鄭人買履》中的“反歸取之”,“反”、“歸”指的都是“返回”。
所以說“凱旋歸來”,其意思就是“得勝回來”,所以人們常說:歡迎×××凱旋歸來!
至于說“反義復詞”它就是指有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組成的詞。但是反義復詞只是表示組成它的兩個詞其中一個詞的意思,另一個詞則意思弱化或無意義。
如:他失業(yè)了,他的嫂嫂也冷言冷語,人情冷暖,可見一斑。//他失勢之后,嘗盡了世態(tài)炎涼的滋味。句中的“冷暖”和“炎涼”分別突出強調(diào)的是“冷”、“涼”,“暖”和“炎”意思則可以忽略,在這里也只是起個對比、襯托的作用。
綜上所述,“凱旋歸來”不是病句!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1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