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多少歲死的(三國趙云多少歲死的)
趙云作為三國中人氣極高的英雄人物,他的去世年齡一直是三國迷們熱議的話題。陳壽在《三國志》中僅記載了趙云去世的時間,并沒有記載趙云去世時的年齡,這給了廣大歷史愛好者研究探討的空間。
《三國演義》中描述的趙云是七十多歲去世的,但演義畢竟只是小說,而非真實的歷史。趙云究竟活了多少歲呢?筆者有一考證方法,能夠考證出趙云去世時的精確年齡,不妨一起來看。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三國演義》中對趙云的年齡是做了模糊處理的。在演義的前半段,趙云被極力刻畫成一個英俊瀟灑的少年將軍的形象。趙云一出場就救下了在界橋之戰(zhàn)中身陷重圍的公孫瓚,上演了一出“英雄救主”;
長坂坡時單人獨騎在曹軍重圍中七進(jìn)七出,上演“單騎救主”;在孫夫人要帶阿斗回東吳之時,趙云截江奪阿斗,即所謂“二扶幼主”。
而在諸葛亮北伐時,又將趙云刻畫成一個年已七十的老年將軍形象,不但能夠擔(dān)任先鋒,還能連斬四將:“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dāng)陽救主雄。”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趙云年齡的模糊處理,其目的是凸顯趙云的英雄形象,即年輕時白馬銀盔,英俊瀟灑,老年時老當(dāng)益壯,英勇不減當(dāng)年。
羅貫中的這一藝術(shù)手法確實高超,老年人雖英雄遲暮,但若能建功立業(yè),對年輕人必然有更大的激勵作用。且看北伐出師前夕,趙云和諸葛亮的一段對話。
趙云:“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今日北伐點將,丞相為何獨不用我?”
諸葛亮:“將軍年事已高,倘有參差,豈不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
趙云:“大丈夫得死于疆場,幸也。 今日北伐,云愿為前部先鋒。丞相如果不允,情愿撞死于階下。”
小說的這種處理方法的確達(dá)到了其藝術(shù)塑造的目的。筆者讀三國,每當(dāng)讀到此處,無不被趙云的英雄氣概所感染。
如何精確確定趙云去世時的年齡呢?筆者認(rèn)為可以從趙云的表字入手。趙云表字“子龍”,有沒有可能趙云的屬相是龍呢?筆者認(rèn)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可能性極高。
屬龍的人表字中帶“龍”字,這一現(xiàn)象在三國人物中是有例證的。筆者給出的例證就是陳登。陳登字“元龍”,元者,大也,元龍即為大龍,也就是陳登屬相為龍。因民間把蛇稱做小龍,屬蛇也叫屬小龍。
我們可以根據(jù)“元龍”二字推斷陳登屬龍,再結(jié)合《三國志》給出的陳登亡年39歲,以及陳登生平的事跡,可得出陳登生于公元164年,死于公元202年,虛歲39歲。公元164年為龍年。關(guān)于陳登生卒年的考證,筆者在《有關(guān)三國廣陵太守陳登的幾個歷史謎團(tuán)》一文中有詳細(xì)論述。
陳登的屬相和表字的關(guān)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例證。由陳登論及趙云,我們可以推斷:趙云表字“子龍”,說明趙云極有可能也屬龍。那究竟趙云生于哪一個龍年呢?有兩個備選年份,一個是公元164年,另一個是公元176年。
我們先不急于給出結(jié)論,我們先分別看一下兩種可能性下趙云主要歷史事跡發(fā)生時的年齡。
可能性一:如果趙云生于公元164年。趙云191年投奔公孫瓚時27歲;208年長坂坡救主時44歲;219年漢中之戰(zhàn)時55歲;228年北伐箕谷失利時為64歲;229年去世時為65歲。
可能性二:如果趙云生于公元176年。趙云191年投奔公孫瓚時15歲;208年長坂坡救主時32歲;219年漢中之戰(zhàn)時43歲;228年北伐箕谷失利時為52歲;229年去世時為53歲。
顯然,趙云生于公元164年的可能性大。我們來看史書中對趙云191年投奔公孫瓚時的描述:“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比绻?5歲的趙云是自發(fā)組織鄉(xiāng)勇,帶領(lǐng)大家投靠公孫瓚,這倒是有可能。
關(guān)鍵是趙云是被本郡所舉,也就是這一行動是由官府出面組織的,趙云帶的人馬中不僅有鄉(xiāng)勇,還有“吏兵”。試想,如果趙云此時15歲,絕不可能“為本郡所舉”,更不可能“將義從吏兵”。
因為官府的官員不可能把這樣一件事托付給一個15歲的孩子。《三國志》中也有記載“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云遂隨從,為先主主騎”,這一記載也能佐證當(dāng)時趙云不會只有十幾歲。
這樣,我們可以斷定,趙云生于公元164年,屬龍。公元229年趙云去世時,虛歲66歲。劉備生于公元161年,年長趙云3歲。演義中所謂的趙云“年登七十建奇功”不過是小說家為刻畫趙云忠勇的藝術(shù)形象所作的藝術(shù)加工而已。
筆者認(rèn)為:雖然趙云去世時沒有70歲,但這也絲毫不影響他在廣大三國愛好者心目中的英雄地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1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