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的第一位國君是誰(夏朝是誰建立的)
我們都喜歡分辨出一個是非曲直出來,比如,夏朝的第一位國君是誰? 是大禹,還是他的兒子啟? 這是一個比較迷惑的問題,而且爭論不休。
一般歷史上把禹劃為上古時代的人,而把啟劃為夏王朝的人。因為歷史觀點不同,大家眾說紛壇,我們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來做下分析。
禹是“夏后”的開創(chuàng)者,是國號“夏后”(或者簡稱“夏”)的第一位君主,但是并沒有把帝王之位傳給兒子啟,而是禪讓給了大臣“益”。
禹是治水有功,十三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品德高尚,勤奮踏實,威望非常高,所以堯把帝王之位禪讓給了禹。堯?qū)⒌畚欢U讓給禹留下了千古贊美之聲。
禹接受帝位之后,將國號改為了“ 夏后 ”, 姓姒(sì)氏。即 禹是夏后(簡稱“夏”)的創(chuàng)立者,是夏的第一位君主。
禹既然接受了堯的帝位,為什么還要改國號呢? 這在遠古時代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自黃帝至舜、禹,每個帝王繼承帝位之后都改國號。
比如堯帝繼位后,改國號為“陶唐”;堯禪讓帝位給舜之后,舜改國號為“有虞”;舜禪讓帝位給禹之后,禹改國號為“夏后”。 雖然堯、舜、禹等帝王都是黃帝的后代,改國號并非不忠于上一代,而是以章明德,很正常的事情。
“十年,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 司馬遷《史記-卷二-夏本紀》
如上翻譯為:“禹繼承帝位之后 過了十年,禹帝到東方視察,到達會稽(kuài jī),在那里逝世。臨終前把帝王之位傳給大臣益。益服喪三年完畢,益又把帝位讓給了禹的兒子啟,自己到箕(jī)山之南去居住。 ”
可以明顯看出,禹的帝位并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與自己同甘共苦的的治理水患的益,也屬于“禪讓”。
其實,從禹的心里來講,并沒有想著把“夏”繼續(xù)下去。但是,益服喪三年之后又把帝位讓給了大禹的兒子啟。 益服喪三年,沒有正式繼位,也沒有改國號,仍保留著夏后的國號。
從啟開始,形成了家天下的“夏王朝”,啟將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子孫,打壓不服從自己的人,可以說是“夏王朝”的第一位帝王。
禹的兒子啟賢德,天下人心都歸向于他。雖然禹把帝王之位傳給了益,但是益輔佐禹的時間不長,天下諸侯并不服從于他。
給禹服喪三年的益把帝王之位讓了啟,由于禹的威望特別高,天下于諸侯非常擁護禹的兒子啟。啟就繼承了帝王之位,開創(chuàng)了"家天下"的夏王朝。
啟登臨帝位之后,沒有像遠古時代的帝王一樣更改國號,繼續(xù)沿用“夏后”(簡稱“夏”)的國號, 畢竟啟父親禹的威望非常高,啟并不想丟掉“夏”這塊招牌。
啟登臨帝位后,有扈( hù )氏不來歸從,啟非常生氣,于是派兵征伐扈( hù )氏。啟消滅了有扈氏,于是天下諸侯都來朝拜。
啟廢除了禪讓制,明目張膽地將自己的帝王之位傳給兒子太康。從啟開始,夏王朝開始了“家天下”制度,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啟可以說是夏王朝的第一位國君。
禹是夏的開創(chuàng)者,是夏的第一位君主,此時夏屬于遠古時代,而且禹將帝位禪讓給了自己的大臣益,并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并沒有開始家天下。
啟是禹的兒子,從益的手中拿到帝王之位之后,繼續(xù)沿用禹創(chuàng)立的國號“夏”,開始了家天下的夏王朝,即中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可以說啟是夏王朝的第一位國君。注意,一定要加“夏王朝”三個字。
綜上分析,“夏”的開創(chuàng)者是禹,“夏王朝”的第一位國君是啟的說法,并不矛盾。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life/11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