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的鐵鍋為什么要開鍋(鐵鍋開鍋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在以前農(nóng)村里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幾個鐵鍋,因為當時的土灶就會配備一大一小兩個鍋。其中一個大的鐵鍋主要是家里來客人了炒菜,或者是辦酒席的時候用,當然了也會用它煮豬食。而小的鍋就是家里人平時炒菜煮飯的時候使用。
但不管是大鍋,還是小鍋,當購買了新的鐵鍋回來了,第一件事就是“開鍋”,這對于廣大農(nóng)村娃來說應(yīng)該都有見過,或者是體驗過。
那為何以前新買的鍋都要開鍋,而現(xiàn)在卻很少見到人開鍋了呢?到底如何開鍋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新買的鍋為什么要“開鍋”?也沒有科學(xué)依據(jù)?
關(guān)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說新買的鍋開鍋,這樣以后用起來就更方便,其中一點就是這樣的鍋以后炒菜什么的不容易粘鍋。
也有些人說新買的鍋必須要開鍋,不然在后面就容易生銹了,而開鍋實際上就是在鍋的表面增加一層保護層。
還有些人則說,根本就沒有開鍋的必要,無論開不開鍋都會生銹,使用中都會出現(xiàn)粘鍋的情況。
那到底哪一種說法靠譜呢?
筆者在買鍋的時候特意問了一下鎮(zhèn)上的老鐵匠,他告訴我說其實新買的鍋要開鍋,主要是針對鐵鍋而言,并且它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防銹。
因為鐵制作的東西最容易生銹,如果不開鍋在后期就很容易生銹。這樣不僅難以清洗不說,同時這些銹跡如果炒菜的時候混入到食物中,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不好的。
而且在過去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用鐵鍋,只有極少數(shù)家里條件好的才會用鋁鍋。因此新買的鐵鍋都會先對其開鍋。而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嫌棄鐵鍋不僅笨重,同時也不太耐用,多數(shù)是選用不銹鋼材質(zhì)的了,因為它本身就不太會生銹。
同時這些現(xiàn)代化的不銹鋼鍋為了炒菜的時候不粘鍋,還會特意在表面涂抹化學(xué)涂層,所以自然也就不需要開鍋的。如果對這些本身涂抹了化學(xué)涂層的不粘鍋繼續(xù)開鍋的話,那就是畫蛇添足了。
眾所周知,鐵生銹就是鐵和空氣中的氧氣、水發(fā)生了氧化反應(yīng),然后得到了三氧化二鐵和水,這個相信不少人在初中化學(xué)課上就已經(jīng)了解了。像一些鐵鍋上常見到的紅棕色的銹跡,實際上就是三氧化二鐵。
而開鍋就是要在鐵鍋的表面增加一層保護層,其中四氧化三鐵(Fe3O4)就因為它的鐵原子和氧原子排列規(guī)則而緊密,有著很高的穩(wěn)定性,因此就是很好的保護層。所以開鍋,實際上就是為了得到四氧化三鐵,從而能有效阻擋內(nèi)部的鐵與空氣接觸。有了這個保護層,在后期使用的時候就不容易出現(xiàn)生銹的情況。
可是四氧化三鐵在常溫下是難以得到的,它只有在高溫的作用下,鐵才會和空氣中的水、氧氣發(fā)生反應(yīng),一般溫度都是在500℃。而當我們把鐵鍋放在火上持續(xù)燒烤,當它變成藍色的時候溫度就是在500℃。
這也是為什么開鍋必須要在火上持續(xù)烤,而且因為它在烤的時候會變成藍色,因此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烤藍”。當冷卻下來以后,鐵鍋就會變成了黑色,而這個就是表面的四氧化三鐵的顏色。
由此可見,對鐵鍋進行開鍋,這個是有科學(xué)道理的,并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銹,并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避免粘鍋。
實際上鐵鍋在炒菜的時候都會粘鍋,而要想避免沾鍋的唯一方法就是涂油,讓鍋底形式一層油膜來起到防沾的效果,像很多有經(jīng)驗的人炒菜都是熱鍋涼油,這樣就能起到很好的防粘效果。
新買的鍋如何開鍋呢?
開鍋操作起來其實一點也不難,新買回來的鍋,先要把它刷洗干凈了,然后鍋里什么東西都不放,直接放到火上去烤,期間不要任何的操作,直到鍋的每一個地方都已經(jīng)烤的發(fā)藍,或者是發(fā)黑了以后,這樣就是讓鐵鍋的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然后再進行涂油處理就可以了。
至于涂油這一步驟也是十分關(guān)鍵的,有些人是直接把豬油倒進去,然后用碎布條把它涂抹到鍋的每一個地方。也有些人是用肉皮來涂抹,實際上這樣更好一些。就直接用鍋鏟把豬皮按住在鍋里面來回均勻的摩擦。
涂油處理以后,就可以把鍋清洗干凈了,然后找一些青菜來試炒一下。不過這一份菜最好是不要吃哦,可以拿來喂雞鴨,或者是喂豬等等。把它們倒掉以后,這個鍋也就開好了,然后就可以使用了。
寫在后面
歸根結(jié)底,新買的鐵鍋要開鍋,就是為了在其表面增加一層保護膜從而起到防銹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鐵鍋開鍋以后一般只能用來炒菜等,如果是煮面條、煮餃子等不需要放油的東西時,最好還是用不銹鋼的鍋子,不然之前的開鍋就白費了,這樣的鐵鍋依然還是很容易生銹的。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里,最后筆者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既然開鍋有這么大的用處,為何商家不直接開鍋以后再售賣呢?你知道答案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5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