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的理由千千萬(為何總拿絕癥開涮)
談天說地,有“貝”而來。光影之間,方曉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貝兄~
2013年上映的電影《分手合約》是在韓國催淚溫情電影《禮物》的基礎上,由原作的韓國導演和中國編劇聯袂進行中國本土化改編的中韓合拍片。
可無論主創(chuàng)人員從人物關系、故事情節(jié)、氣氛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怎樣的本土化改編而后創(chuàng)新,延用《禮物》絕癥悲劇結局的《分手合約》都很難走出爛俗的窠臼。
相比于《禮物》而言,這部影片可謂是精準地定位了彼時火爆銀幕的“小妞電影”攝制和營銷方向,借助《失戀33天》仍未褪去的熱度意圖打造中韓交融的的新形態(tài)“小妞電影”。
影片在開頭便點出了為期五年的“分手合約”,五年后如果兩個人都單身,就結婚。分手的真實原因是何俏俏已經到了癌癥晚期,她不希望自己的病影響李行的前途,也擔心自己隨時有可能撒手人寰,她不忍心見到愛的人崩潰絕望,也對自己的病癥沒有足夠的信心。
五年后,何俏俏病情得到了控制。她在得知李行要結婚了的時候,第一時間趕了回來,心中滿是對這個“渣男”的憎恨。
其實,李行只是讓所有人陪他演一場戲,演給何俏俏看。他依舊履行五年之約,并期待合約到期后迎娶俏俏。
他們的愛戀從校園走到社會,本是青梅竹馬,天作之合。五年后,仍舊彼此牽掛、相戀相知的人并沒有因為時間的契約和空間的隔絕而一拍兩散。
如果影片在此畫上句號,自然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女方戰(zhàn)勝病魔,重新找回愛情。男方事業(yè)有成,迎娶竹馬戀人。
但這顯然不符合“韓劇三寶式”的情節(jié)設置要求。
于是,就在戲中何俏俏自我吐槽的“絕妙”片段之后,她的癌癥“戲劇性”的復發(fā)了。
與其說“戲劇性”倒不如說是“工具性”,是為了讓悲劇結尾更加悲催感人,為了讓熱鬧的喜劇硬生生握緊悲劇的內核。
癌癥復發(fā)后,何俏俏又一次拒絕了李行的追求,這一次她是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去經營愛情了。
李行依舊一頭霧水,感覺自己又被耍了。直到在俏俏男閨蜜的抱怨下,他才弄懂了事情的緣由。
于是,影片終于要讓一段歷經歲月洗禮的愛情開花結果,即便花期很短,即便有花無果。
影片在整體上總給人一種刻意煽情、矯揉造作的觀感,演員的臺詞也都過于直給,并沒有什么值得細細品味和聯想的空間。
在講述悲劇的故事和塑造悲情中不斷成長的人物時《分手合約》也遠遠不如原作《禮物》那般自然流暢。
唯一值得一提的新意是與許多“小妞電影”在展現女性時強調自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外放性格所不同的是,這部電影更多地是用一種內在的隱忍和克制來描摹女性復雜的心理情緒。
何俏俏的女性意識不僅體現在思想和行動上,也體現在內心的堅定和勇敢上。
只是,既然彼此相愛,難以割舍,為何非要放棄五年的相伴時光,為何非要浪費寶貴的生命和愛情保鮮度。
這讓人想到了另一部擁有同一位女主演的“小妞電影”《被偷走的那五年》,只不過“小偷”從失憶變成了癌癥,變來變去,還是離不開“韓劇三寶”。
在女性意識不斷覺醒的時代,“小妞電影”擁有無限的潛力和生命力,但請不要總拿車禍、失憶、絕癥來說事。
并非說這些完全脫離了現實,而是說還有許許多多有新意有風格的內容元素等待人們去發(fā)現、發(fā)掘,“小妞電影”也應該認真探索一條更加長遠和光明的發(fā)展之路。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云淡風輕閑暇處,正是交心會友時。這里有影視作品中人生百態(tài)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綠茵情懷的應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個人成長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關注一路同行中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5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