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太子是哪一個(劉邦哪個兒子繼承了皇位)
《史記》記載,在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時,劉邦的妻子呂后已經(jīng)年老色衰,成了眼見心煩的黃臉婆。
劉邦是喜新厭舊的主,很寵幸年輕貌美的戚夫人,把糟糠之妻呂后拋在了一邊。
劉邦的太子劉盈很懦弱,呂后失寵,劉盈很不受待見。劉邦認為劉盈的性格不像自己,常想廢掉太子。
母以子貴,子以母貴。劉邦認為他和戚夫人生的劉如意像自己,想立劉如意為太子。
戚夫人常常隨劉邦出征,天天給劉邦吹枕頭風,發(fā)揮嬌女人的特長,一哭二鬧三上吊,日夜哭泣,讓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
呂后因年齡大了,經(jīng)常留在家中,很少見到劉邦,和劉邦越來越疏遠。
劉如意幾次險些取代了劉盈的地位。大臣們極力諍諫,后來張良請了商山四皓來壓場子,劉盈才沒有被廢掉。
廢劉盈立劉如意,果真能行嗎?
我們來看一下劉邦的兒子們。
劉邦的兒子們
1.庶長子劉肥
劉肥母親是曹氏,劉肥屬于私生子。前201年,劉肥被封為齊王。齊國富庶,是當時最肥的地。曹參擔任齊國相,輔佐劉肥,陣容強大,體現(xiàn)了劉邦對這個庶長子的重視。
劉肥是劉邦去世(前195年)時唯一成年的兒子。
2.嫡子劉盈
劉盈(前210年-前188年),劉邦去世(前195年)時15歲。
3.三子劉如意
劉如意(前205年—前194年),前202年漢朝建立時,劉如意3歲;前200年劉如意受封為代王,前198年改封為趙王,劉邦去世(前195年)時10歲。
4.四子劉恒
劉恒(前203年-前157年),母親薄姬,劉邦去世時8歲。
5.其他四子
五子劉恢、六子劉友、七子劉長、八子劉建,都是未成年。
由此可見,劉邦的8個兒子中,除了齊王劉肥年長,漢惠帝劉盈15歲 勉強半成年,三子至八子都是10歲以下的小娃。
如果劉邦立一個10歲的小娃劉如意,會有什么后果呢?我們需要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
形勢分析
前202年劉邦聯(lián)合韓信、彭越、英布等,攻滅項羽,建立漢朝。劉邦以韓信曾經(jīng)是楚國人,熟悉楚地風俗為由,遷齊王韓信為楚王,這叫調(diào)虎離山。然后封彭越為梁王,封原韓王信仍為韓王,遷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另外還有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趙王張敖等。
天下地盤就那么大,劉邦拿出了一半的地盤封給了他們,可謂是下了血本。為了滅項羽,劉邦不下血本不行啊。要么人家憑啥拼死拼活跟隨你劉邦去打項羽呢。
這些異姓諸侯王都是抄家伙打出來的,不是啥善類,又占著這么大地盤。由此可見,漢朝剛建立時,是非常不穩(wěn)固的。
再看內(nèi)部,功臣集團都是重臣悍將。漢初三杰中,蕭何治國能力超強,勞苦功高,其他武將們天天爭攻,只有張良比較低調(diào)。像王陵,是劉邦曾經(jīng)的大哥,曹參、樊噲、周勃、盧綰、灌嬰,哪一個是省油的燈呢?而陳平那是比泥鰍還滑,動不動就冒壞水。
就憑一個10歲剛斷奶的小娃,就能降服得了嗎?
劉邦想立誰,沒得選擇,只能在庶長子劉肥和嫡子劉盈中選。
即便是劉邦腦袋發(fā)昏,立了10歲小娃劉如意,將出現(xiàn)什么后果呢?
主少國疑的后果
1.周公輔政
縱觀歷史,在歷史上安心輔政的只有周公和諸葛亮兩人而已。像多爾袞,只不過沒兒子而已,否則分分鐘就會把順治帝干了。所以周公輔政的可能性比較小。
2.大臣專權(quán)或篡權(quán)
大臣輔政的比較多,霍光和張居正輔政,接下來就是大臣變權(quán)臣,權(quán)傾朝野了。之所以他們沒有取而代之,是因為他們在太平時代,形勢達不到。而田氏代齊、王莽篡漢、魏篡漢、晉篡魏卻都是切切實實發(fā)生的。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皇帝的大臣只有諸葛亮一個。所以,不要去拷問人性,只不過他們的形勢不允許。
3.黃袍加身
文臣是比較保守的,武將們可不是吃素的。例如,后周世祖柴榮去世后,接下來是外敵入侵,將軍出征,黃袍加身,改朝換代,一氣呵成,趙匡胤輕易占了老柴家的江山。例如,南朝宋齊梁陳的更替,五代梁唐晉漢周的接連更替等。武將耍彪奪權(quán)的概率很大。
4.地方的反叛
這個例子就更多了,例如夏商周的更替,例如安史之亂、例如北朝的更替等等。
如果強行立劉如意為太子,那么劉如意不但做不穩(wěn)皇帝,劉邦建立的大漢朝還有可能為他人做嫁衣。
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后,這種危機感是很強烈的,千年后,還有一個人面臨著劉邦同樣的局面,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劉邦的算盤
而劉邦在建立漢朝時,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的老頭子了,他隨時可能會歸西。
他建立的漢朝還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鞏固,他要做的只能是培植相互制衡的各種勢力,使他們相互牽制;再就是剪除異姓王集團這一不安定因素。
相互制衡的各種勢力要想打破平衡,也需要個幾年時間,到那時他的兒子們也長大了,他的大漢朝也安定了。
這便是劉邦的算盤。
我們來看看劉邦的行動。
1.剪除異姓王集團
從公元前202年到前195年劉邦去世,他不是在剪除異姓王集團,就是在剪除異姓王的路上。
于是韓信被殺,彭越被剁成肉醬,黥布、臧荼、韓王信反叛被殺,盧綰叛逃病死異鄉(xiāng),只有張耳和吳芮死的早,反而成了幸事,保全了家族。即便是自己的女婿張敖也被他拿下。
2.牽制功臣集團
對于龐大的功臣集團,劉邦讓他們相互牽制。
劉邦的用人原則,一是“德”,要有好的品德,最好是清靜無為,不爭。無德則殺,如韓信、彭越、黥布,爭則死,如韓信。
二是“憨”和“直”。例如王陵、周勃、周昌,都是憨直的大臣,適合托孤。
三是“不能獨任”,陳平以“不能獨任”在劉邦呂后朝活得很滋潤。
功臣集團是劉邦實打?qū)嵉谋P面,是最堅實的盤面,也為漢初的政治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
3.扶持劉氏集團
劉邦先把長子劉肥封到了齊國,隨著異姓王的剪除,異姓王的地盤空出來了,劉邦開始大封自己兒子為王。
劉邦的三子劉如意封到了趙國,三子劉恒封到了軍事要地代地,五子劉恢封到了梁地,六子劉友封到了淮陽,七子劉長封到了淮南,八子劉建封到了燕國。
除了劉邦的8個兒子,劉邦又將自己的兄弟子侄封王封侯。四弟劉交封到了楚國,侄子劉濞封到了吳國。就是笨二哥劉仲也當了幾天代王。
前195年,劉邦和群臣立下白馬之盟,主要內(nèi)容有:
1.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只要漢帝國存在,大臣們及其子孫就永遠有酒喝有肉吃)。
2.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非皇族成員不得封王,如沒有軍功者不得封侯)。
第一條是穩(wěn)住軍功集團,成為利益共同體;第二條是在保護第一條基礎上,讓軍功集團保護劉氏諸王集團。這兩條很有效,很好的維護了大漢的穩(wěn)定。
呂后集團
前面講了,劉邦要想保住大漢,讓以后的皇帝還是他的子孫,就必須立庶長子劉肥或者嫡子劉盈。那兩個兒子中,立誰呢?
立劉盈。
除了劉盈是嫡子外,還因為劉盈身后有龐大的呂后集團。而呂后集團是陪著劉邦打天下打出來的。呂后集團的成員主要有:
1.核心
呂后“為人剛毅”,沒有婦人之仁,心狠手黑,是女政治家的杰出代表。
這一點是小女人戚夫人所不具備的。
2.王牌
劉盈唯一的嫡子,雖然仁弱,但是根正苗紅。
3.軍功
周呂侯呂澤是劉邦大舅哥,跟隨劉邦出生入死,屢立戰(zhàn)功,后戰(zhàn)死,兒子呂臺被封為酈侯,呂產(chǎn)被封為交侯。劉邦的小舅子呂釋之,跟隨劉邦打天下。
雖然他們后來因呂氏被滅族,軍功被隱去,但是人家為漢朝江山那是拋頭顱、灑熱血,絕不含糊的。
4.鐵桿武將功臣
劉邦的鐵桿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呂嬃,是劉邦的親戚+鐵桿,功勛卓著,深得劉邦和呂后信任。
5.帶頭大哥
當劉邦還是平民時,劉邦曾經(jīng)是張耳的小跟班。而劉邦和呂后的嫡女,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劉邦和張耳是親家。
有了樊噲和張耳的加盟,呂后集團已經(jīng)可以與功臣集團抗衡了。
呂后集團是劉邦創(chuàng)業(yè)的原始合伙人,是劉邦的最內(nèi)層的底牌。
只有呂后集團能夠壓服強大的功臣集團,而呂后集團的這些優(yōu)勢,不僅僅戚夫人和劉如意不具備,就是長子劉肥,也不具備。
所以,立嫡子劉盈,扶持呂后集團是唯一的選擇。
因此,戚夫人曾經(jīng)日夜哭泣,為劉如意爭太子,是不現(xiàn)實的,戚夫人的失敗是必然的!
劉邦的身后事
劉邦為了把他一手建立的劉氏天下傳下去,他建立了龐大的相互制衡的功臣集團、成長中的劉氏諸王集團、和有主心骨的呂后集團,三個集團相互制衡,保持了穩(wěn)定。
劉邦年紀越來越大了,留給他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他在最后的幾年里不是在剪除異姓諸王,就是在剪除異姓諸王的路上。韓王信、臧荼、韓信、彭越、英布…最后一戰(zhàn)了,劉邦攻打英布時被流矢射中,為大漢朝的穩(wěn)定耗盡了最后一滴血。
前195年四月,劉邦崩逝于長樂宮,太子劉盈即位。劉盈柔弱,呂后當朝,戚夫人和劉如意的結(jié)局只有一個,必死。
這個結(jié)局,劉邦是知道的。
在這之前,劉邦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局,也做出了努力,他派了諍臣周昌擔任趙王劉如意的國相。
但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于是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趙王劉如意被毒死。
劉如意,為何要生在帝王家呢?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