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東發(fā)現(xiàn)罕見瑞獸白麂(麂子是幾級保護動物)
4月17日,有工作人員在湖北巴東發(fā)現(xiàn)了白麂和黃麂一同覓食的罕見畫面,白麂是非常罕見的,在古代被稱為瑞獸,下面大家就和騰閱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湖北巴東發(fā)現(xiàn)罕見瑞獸白麂,麂子是幾級保護動物。
湖北巴東發(fā)現(xiàn)罕見瑞獸白麂
4月17日,湖北巴東,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白麂和黃麂一同覓食的罕見畫面。畫面中,白麂與黃麂一前一后在密林的空地上行走,白麂通體雪白,頭上頂著一對白色犄角,正在啃食青草。據悉,麂子以黃麂居多,白麂最為罕見,在我國古代曾被稱為“瑞獸”。麂子喜歡獨居或者雌雄同棲,很少會出現(xiàn)群體活動。
麂子是幾級保護動物
麂子主要分為三種,其中黑麂子的數量最少,因而也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能人工繁殖,不能任意買賣,赤麂子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養(yǎng)殖需要獲得許可證,而小麂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體型最小的也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
麂,俗稱麂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成體體重16~25千克,體長75~115厘米。腿細而有力,善于跳躍,皮很軟可以制革。通稱“麂子”。
中國分布有三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qū)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黑麂。為中國特有種類,是中國國家級保護動物。
麂子是三級保護動物,是國家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中國分布有四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qū)狹窄,菲氏麂僅有標本報道。
麂,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成體體重不超過35公斤,體長75~115厘米。腿細而有力,善于跳躍,皮很軟可以制革。通稱“麂子”,因其天性膽小,有點風吹草動就反應過激,南方沿海一帶也稱“黃猄”。
麂類是典型熱帶、亞熱帶森林或林緣灌叢種類,主要棲于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高山濕性暗針葉林。
主要為夜行性,常單獨活動,喜在林緣草坡處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鮮枝嫩葉。通常5~7月產仔,孕期5~6個月,每年1胎,每胎3~5仔,麂類是重要經濟毛皮動物,其皮張是制上等皮革的重要原料,是國家外貿出口的傳統(tǒng)商品之一。
麂屬動物為中小型鹿類,最大體重不超過35公斤,雄獸有角,雌獸無角,只在相應部位微有突起。麂角的角基頗長,外有毛皮包裹。
成年雄獸長角后,未見脫落換角報道。有額腺(黑麂除外)以及眶下腺,但沒有附跖腺。頭部被毛短而細,淚窩頗大,額骨兩側緣隆起成骨嵴,向后延伸至角基部。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