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手史料包括哪些(史料類型及其價值介紹)
1、史料概念:史料就是指有助于認識歷史,復原歷史真實情況的一切資源,也就是關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類:
①按照史料產生的時期,出處劃分:一般將史料區(qū)分為: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fā)生當時所產生。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 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與詮釋,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例如《史記》一書,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與第二手史料(間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載體劃分:可以分為實物史料和文獻史料。
實物史料:是人類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被保存或遺留下來的前人活動的場所和前人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有形物品。大體上可分為:一是遺址,即前人活動的各種場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種建筑設施。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文獻資料:文獻應包括文字資料和口傳資料兩大部分。
3、史料辨?zhèn)蔚乃姆N基本方法:
1)從目錄上來辨別其真?zhèn)?。借助書目來鑒別古書真?zhèn)?可以分為三種方式:①從書目上考其來源,來源不明,不可輕信。②借助書目考其流傳,如流傳之緒顛倒混亂,也不可輕信。③借助書目,核對篇目,卷帙及題解,如不符合,或出入甚多,也不可輕信。
2)從古書所引用的材料來鑒別其真?zhèn)?。如早出的書反引用晚出書的材?既可以是指寫作時代的早晚,也可指刊行出版的早晚),不可輕信。引文有誤,也不可輕信。
3)從古書的內容來鑒別其真?zhèn)?。如所記史?人物活動,與史實是否相符。所記的專用名詞,如人名,地名,文物制度等,是否與史實相符。 所記的時代特征,思想狀況等是否與史實相符。如其不符,不可輕信。
4)從古書的文法,體例,風格來鑒別其真?zhèn)?。一時代有一時代的行文特色和流行體例,因此,也可以從文法,體例,風格等方面來鑒別其真?zhèn)巍?/p>
此外,實物史料還可以從制作原料,手跡,款式等方面來辨別其真?zhèn)螁栴}.。
4、史事考證
史料經過辨?zhèn)?解決了它的真?zhèn)螁栴};史料經過校勘,解決了流傳中產生的錯誤問題,恢復了史料的原貌。但是,真的原始史料,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作一番特殊的研究。
有時史料記載很隱晦曲折,若明若暗,需要作一番考證,將史事的真相揭發(fā)出來,考證研究的目的就是訂正史料上的錯誤,揭示歷史事實的真相,即”糾謬摘瑕,鉤沉發(fā)微”。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