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劇淘金豆瓣評分多少分(淘金改編自哪部小說)
網(wǎng)劇《淘金》改編自豆瓣小說《1986淘金驚魂》,為國內首次聚焦“淘金”題材,且將淘金地點設置在了中國西南地區(qū)的深山老林,講述了淘金新手陳保金為查明哥哥失蹤真相,展開了一場孤注一擲、險中求生的淘金歷險。在原著粉的加持下,《淘金》上映前便積累了一定的熱度,再加上強大的演員陣容、極具電影質感的運鏡與構圖,以及平臺在其播出之前就吊足了觀眾胃口,這本該是一部極具“爆款”貌相的作品。盡管如此,《淘金》仍沒能夠挽救深陷敘事桎梏的“迷霧劇場”懸疑片的熱度。
《淘金》出場人物眾多,人物關系復雜。主要人物在第一集中悉數(shù)登場,尋兄的陳保金,陷入三角戀關系的武建超、撣老板和阿秋,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老六、老歪、王甜水、瑪?shù)聦毜取袄匣饦尅焙挖w勝利、阿萊等。導演試圖以“金子”為中心,勾勒出欲望投射下的人物群像。遺憾的是,由于劇情冗長、結構松散,加上懸疑的設置和解密沒有把握好節(jié)奏,眾多人物形象變得支離。比如主人公陳保金的“尋兄”軌跡似乎與整個故事脈絡沒有必然聯(lián)系,這就使得人物與劇情毫無勾連,缺乏對劇情的直接推動作用。同樣,劇中最大的懸疑點——“貓頭鷹為何人”——的設置更是沒有了下文,本意或許是在揭曉謎底時引發(fā)爆點,沒想到炸了個空雷。
一部好的劇作需要生動豐滿的人物,懸疑劇也不能例外。劇中除陳保金外,其他角色都為金子“殺紅了眼”,甚至有些“無腦”,這種“全員惡人”的基調使人物顯得臉譜化,喪失了人性的多面性,落入了國外眾多懸疑探案劇的俗套之中。即便導演為豐滿人物形象作出了努力,比如從兄弟情、父女情、母子情、愛情等多方面展示了人物情感,但依然給人一種過分強調的懸浮感和疏離感。誠然,奇觀化的視覺風格和國內未曾涉獵的“淘金”題材具備足夠的吸引力,但其強烈的陌生感也使人物塑造提上了一個新臺階。若劇中人物失去了現(xiàn)實對照便很難令共情,沒有代入感的觀眾始終是“隔岸觀火”,劇集自然也喪失了很大的吸引力。
如果說人物塑造是影視作品的核心,那么敘事結構就是其骨架。網(wǎng)劇《淘金》的敘事結構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段是四木廠的“河段之爭”,后半段是“洗場”后,所有人孤注一擲來到姊妹嶺作生死一搏。前者用過多的篇幅鋪陳,后者作為重頭戲卻略顯倉促。就其敘事節(jié)奏而言,節(jié)奏平緩,毫無緊張感,這使得開播前兩集時觀眾對其尚有期待,但到四五集時大多數(shù)觀眾表示要棄劇,失去觀看欲望。這樣的觀劇體驗,對一部懸疑劇,尤其是身處精品短劇時代下的網(wǎng)絡懸疑劇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可見劇集并未能夠抓住懸疑短劇的“黃金前三集”中的節(jié)奏點。
看似清晰明了的兩段式敘事結構,其整個敘事線索被嚴重打亂,支離破碎的眾多人物前史和不斷切入的多視點人物回憶,將敘事切割成需要觀眾絞盡腦汁去拼湊的碎片。這一塊塊敘事碎片作為眾多懸疑點固然使劇情變得撲朔迷離,卻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統(tǒng)攝全劇的核心懸疑點,因此,失去了視點帶入的觀眾其解謎欲望反而被沖淡。
愛奇藝的“迷霧劇場”以對標美劇的精品化內容和全新劇場運營模式于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推出懸疑劇欄目,《淘金》相比較先前眾多懸疑短劇的現(xiàn)實主義特性來說,其選題更偏向于美劇中常使用的現(xiàn)實架空。優(yōu)質網(wǎng)絡文學IP天然具備影視化改編的優(yōu)勢,縱觀我國網(wǎng)絡劇的發(fā)展史,幾乎就是一段IP改編史。對于“淘金”這一新穎的題材和高熱度的IP,網(wǎng)劇《淘金》原本應具備成為頭部的潛力,卻因改編的失敗而“撲街”。這就需要編劇在深刻理解原著的基礎上,學習優(yōu)秀懸疑劇的敘事方式,對劇情進行合理改編,持續(xù)擴展可能性邊界,如此或許能實現(xiàn)“懸疑+冒險”IP的成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6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