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門縣屬于哪個市管轄(石門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石門縣屬于湖南省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處湘鄂邊陲,東連澧縣、臨澧,南接慈利、桃源、西抵桑植、鶴峰,北毗五峰、松滋,石門縣面積3973平方公里,下轄4個街道,13個鎮(zhèn),4個鄉(xiāng),常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石門縣常住人口為559457人。
地名來歷
石門縣縣名來歷傳說不一,主要有三:一曰:縣城以東二里處兩巖壁立如門;二曰:縣城以西三里地楊嶺崗與新街口附近之石山,隔河對峙似門;三曰:縣城以東15里處有巖門口。三者雖方位、距離不同,但俱說明系地形特征而得名。
另據《今縣釋名》:“《輿地廣記》:吳時武陵充縣松粱山,有石洞開,廣數十丈,名曰天門,孫休以為佳祥,置天門郡于此,隋廢郡,置石門縣;今縣西有石門山。”
地形地貌
石門地形呈現(xiàn)彎把葫蘆狀,地勢自西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群山疊翠,東南部,平崗交錯。陸地最低處為蔡家溪與澧水匯合處,海拔42.5米,最高處是壺瓶山頂,海拔2098.7米;全縣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南部有十九峰、觀國山、太浮山;中部有燕子山、云落觀、八戶山;西部有東山峰、亮埡山、鵝公山;北部有太青山、壺瓶山等。沱、渫、道、澧四水域有子良、磨市、雁池、二都、易家渡、蒙泉等河谷平原,乃全縣境內之“膏腴”。
水文
石門縱橫全境的河流溝溪有236條。發(fā)源或流經縣境的有澧、渫、沱、澹、道、黃、涔7條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東,分別貫穿縣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臨澧,而后匯入洞庭。渫水從西北往東南縱貫,長約165公里。
氣候
石門屬中亞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qū)。境內年平均氣溫16.7度,最冷的元月平均氣溫5度,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8.6度,全年無霜期282天,日照1646.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
名優(yōu)特產
1、石門柑橘
石門柑橘出產于石門縣山區(qū)獨特的土壤氣候環(huán)境中,山多林密,環(huán)境清幽,水、土、大氣沒有污染,光照條件好,是全國生態(tài)示范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質果品生產先天的資源優(yōu)勢,被國際果業(yè)界認定為“蜜橘絕佳產地”。據史志記載,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間,石門就是江南著名的柑橘產區(qū)。
2、石門茶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茶葉生產基地,其西北部渫水兩岸武陵山脈東端海拔500~1000m的云霧山中,茶園四周的大氣、土壤、水源等無污染,截至2011年,有茶園面積6.8萬畝,其中有機茶面積3700畝,年產量3000多噸。其中,“石門銀峰”已成為石門縣的一大公共名優(yōu)茶品牌。
旅游景點
1、壺瓶山風景區(qū)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境內,壺瓶山屬武陵山脈北支的太清山系,地處湘西北和鄂西南鶴峰、五峰交界地帶,主峰海拔2098.7米,被稱為”湖南屋脊”。著名的景點有壺瓶飛瀑(象鼻子溝峽谷)、 五里畫廊(石碾子溝)、 瓶峰云海(壺瓶主峰)、 東山峰云頂、滑雪度假區(qū) 、屋脊漂流等。
2、夾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湖南省石門縣城東南八公里處,因境內東西雙峰對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夾山”。森林覆蓋率90%以上,園內群巒疊翠、萬木崢嶸,空氣清新、環(huán)境幽雅,以人文歷史悠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夾山寺,闖王陵,桃花山,青嶂嶺,碧巖泉,璞谷文化生態(tài)園等。
3、石門龍王洞
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白云鎮(zhèn)境內,與仙陽湖水域相連,是武陵山北麓一座景觀奇特的大溶洞。龍王洞水洞相連,全長2.5公里,有大小景點60余處,其中部分鐘乳石和石筍神似龍王的十個兒子,故被稱為龍王洞。
4、仙陽湖
又名皂角湖、皂市水庫,位于湖南省常德石門縣,水域面積54平方公里,100多個島嶼和半島。融山、湖、林、島于一體,集溪、瀑、石、洞于一身。是一個山水相映、百島競秀、峽谷幽長、碧湖藏幽的風景勝地。被游客譽為“垂釣樂園、溫泉天堂、濕地典范、旅游勝地。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