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開頭的身份證是哪里的(山東省136個區(qū)縣最全身份證號碼變遷史)
370開頭的身份證是哪里的(山東省136個區(qū)縣最全身份證號碼變遷史),小編帶你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
山東省
代碼:37 下轄16市58個市轄區(qū)26個縣級市52個縣
由于市區(qū)近年來多次拆分、合并、撤銷,故不對城區(qū)多做注解。
行政代碼=身份證前六位。紅色字體為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
3701濟(jì)南市下轄:10區(qū)2縣
370102歷下區(qū),370103市中區(qū),370104槐蔭區(qū),370105天橋區(qū),370112歷城區(qū),370113長清區(qū),370114章丘區(qū),370115濟(jì)陽區(qū),370116萊蕪區(qū),370117鋼城區(qū)
370121歷城縣(1987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歷城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112沿用至今)
370122章丘縣(1992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章丘市,行政代碼改為370181,2017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章丘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114沿用至今)
370123長清縣(2001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長清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113沿用至今)
370124平陰縣
370125濟(jì)陽縣(2018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濟(jì)陽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115沿用至今)
370126商河縣
370127萊蕪區(qū)(1992年成立萊蕪地級市,設(shè)萊城區(qū),行政代碼為371202,2018年撤銷萊蕪市,萊城區(qū)改為萊蕪區(qū)并入濟(jì)南市管轄,仍屬區(qū)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0127,后改為370116沿用至今)
370128鋼城區(qū)(1992年成立萊蕪地級市,設(shè)鋼城區(qū),行政代碼為371203,2018年撤銷萊蕪市,鋼城區(qū)并入濟(jì)南市管轄,仍屬區(qū)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0128,后改為370117沿用至今)
370181章丘市(2017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章丘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114沿用至今)
3702青島市下轄:7區(qū)3縣級市
370202市南區(qū),370203市北區(qū)
370204臺東區(qū)(1994年撤銷,并入市北區(qū)管轄)
370205四方區(qū)(2012年撤銷,并入市北區(qū)管轄)
370206滄口區(qū)(1994年撤銷,并入李滄區(qū)管轄)
370211黃島區(qū),370212嶗山區(qū),370213李滄區(qū),370214城陽區(qū),370215即墨區(qū)
370221嶗山縣(1988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嶗山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212沿用至今)
370222即墨縣(1989年撤縣建設(shè),改為即墨市,行政代碼改為370282,2017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即墨區(qū), 行政代碼改為370215沿用至今)
370223膠南縣(1991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膠南市,行政代碼改為370284,2012年撤銷膠南市,并入黃島區(qū)管轄,行政代碼改為370211沿用至今)
370224膠縣(1987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膠州市,行政代碼改為370281沿用至今)
370225萊西縣(1990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萊西市,行政代碼改為370285沿用至今)
370226平度縣(1989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平度市,行政代碼改為370283沿用至今)
370281膠州市(1987年由膠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282即墨市(2017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即墨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215沿用至今)
370283平度市(1989年由平度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284膠南市(1991年由膠南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2012年撤銷, 并入黃島區(qū)管轄,行政代碼改為370211沿用至今)
370285萊西市(1990年由萊西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3淄博市下轄:5區(qū)3縣
370302淄川區(qū),370303張店區(qū),370304博山區(qū),370305臨淄區(qū),370306周村區(qū)
370321桓臺縣,370322高青縣,370323沂源縣
3704棗莊市下轄:
370402市中區(qū),370403薛城區(qū),370404嶧城區(qū),370405臺兒莊區(qū),370406山亭區(qū)
370421滕縣(198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滕州市,行政代碼改為370481沿用至今)
370481滕州市
3705東營市下轄:3區(qū)2縣
370502東營區(qū),370503河口區(qū),370504牛莊區(qū)(1987年撤銷 并入東營區(qū)管轄),370505墾利區(qū)
370521墾利縣(2016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墾利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505沿用至今)
370522利津縣,370523廣饒縣
3706煙臺市下轄:5區(qū)6縣級市
370602芝罘區(qū)
370611福山區(qū),370612牟平區(qū),370613萊山區(qū),370614蓬萊區(qū)
370621福山縣(1983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福山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611沿用至今)
370622蓬萊縣(1992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蓬萊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4,2020年撤市設(shè)區(qū),將長島縣并入,設(shè)立蓬萊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614沿用至今)
370623黃縣(1986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龍口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1沿用至今)
370624招遠(yuǎn)縣(1991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招遠(yuǎn)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5沿用至今)
370625掖縣(198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萊州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3沿用至今)
370626萊西縣(1983年劃歸青島市管轄,仍屬縣級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0225,1990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萊西市,行政代碼改為370285沿用至今)
370627萊陽縣(1987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萊陽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2沿用至今)
370628棲霞縣(1995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棲霞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6沿用至今)
370629海陽縣(1996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海陽市,行政代碼改為370687沿用至今)
370630乳山市(1987年,成立威海市,劃給威海市管轄,仍屬縣級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1021,1993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乳山市,行政代碼改為371083沿用至今)
370631牟平縣(1994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牟平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612沿用至今)
370632文登縣(1987年,成立威海市,劃給威海市管轄,仍屬縣級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1022,198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文登市,行政代碼改為371081沿用至今)
370633榮成縣(1987年,成立威海市,劃給威海市管轄,仍屬縣級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1023,198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榮成市,行政代碼改為371082沿用至今)
370634長島縣(2020年撤銷,并入蓬萊區(qū)管轄)
370681龍口市(1986年由黃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682萊陽市(1987年由萊陽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683萊州市(1988年由掖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684蓬萊市(2020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蓬萊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614沿用至今)
370685招遠(yuǎn)市(1991年由招遠(yuǎn)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686棲霞市(1995年由棲霞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687海陽市(1996年由海陽縣撤縣設(shè)市而來)
3707濰坊市下轄:4區(qū)2縣6縣級市
370702濰城區(qū),370703寒亭區(qū),370704坊子區(qū),370705奎文區(qū)
370721益都縣(1986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青州市,行政代碼改為370781沿用至今)
370722安丘縣(1994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安丘市,行政代碼改為370784沿用至今)
370723壽光縣(1993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壽光市,行政代碼改為370783沿用至今)
370724臨朐縣,370725昌樂縣
370726昌邑縣(1994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昌邑市,行政代碼改為370786沿用至今)
370727高密縣(1994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高密市,行政代碼改為370785沿用至今)
370728諸城縣(1987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諸城市,行政代碼改為370782沿用至今)
370729五蓮縣(1992年劃給日照市管轄,仍屬縣級建制,行政代碼改為371121)
370781青州市,370782諸城市,370783壽光市,370784安丘市,370785高密市,370786昌邑市
3708濟(jì)寧市下轄:2區(qū)7縣2縣級市
370802市中區(qū)(2013年撤銷 并入任城區(qū)管轄,行政代碼改為370811)
370811任城區(qū),370812兗州區(qū)
370821濟(jì)寧縣(1983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任城區(qū),2013年將市中區(qū)并入,行政代碼改為370811沿用至今)
370822兗州縣(1992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兗州市,行政代碼改為370882,2013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兗州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812沿用至今)
370823曲阜縣(1986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曲阜市,行政代碼改為370881沿用至今)
370824泗水縣(?年(正在考證)更改為370831)
370825鄒縣(1992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鄒城市,行政代碼改為370883沿用至今)
370826微山縣,370827魚臺縣,370828金鄉(xiāng)縣,370829嘉祥縣,370830汶上縣,370831泗水縣,370832梁山縣
370881曲阜市,370882兗州市(2013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兗州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0812沿用至今),370883鄒城市
3709泰安市下轄:2區(qū)2縣2縣級市
370902泰山區(qū),370903岱岳區(qū)
370921寧陽縣
370922肥城縣(1992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肥城市,行政代碼改為370983沿用至今)
370923東平縣
370981萊蕪市(1983年撤縣設(shè)市,1992年成立地級萊蕪市,行政代碼改為3712,2019年撤銷萊蕪市,并入濟(jì)南市管轄。)
370982新泰市,370983肥城市
3710威海市下轄:2區(qū)2縣級市
371002環(huán)翠區(qū),371003文登區(qū)
371021乳山縣(1993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乳山市,行政代碼改為371083沿用至今)
371022文登縣(198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文登市,行政代碼改為371081,2014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文登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1003,沿用至今)
371023榮成縣(198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榮成市,行政代碼改為371082沿用至今)
371081文登市2014年撤市設(shè)區(qū),改為文登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1003,沿用至今)
371082榮成市,371083乳山市
3711日照市下轄:2區(qū)2縣
371102東港區(qū),371103嵐山區(qū)
371121五蓮縣,371122莒縣
3712萊蕪市 已撤銷
3713臨沂市下轄:3區(qū)9縣
371302蘭山區(qū),371311羅莊區(qū),371312河?xùn)|區(qū)
371321沂南縣,371322郯城縣,371323沂水縣,371324蘭陵縣(舊蒼山縣),371325費縣,371326平邑縣,371327莒南縣,371328蒙陰縣,371329臨沭縣
3714德州市下轄:2區(qū)7縣2縣級市
371402德城區(qū),371403陵城區(qū)
371421陵縣(2014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陵城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1403沿用至今)
371422寧津縣,371423慶云縣,371424臨邑縣,371425齊河縣,371426平原縣,371427夏津縣,371428武城縣
371481樂陵市,371482禹城市(兩市撤縣設(shè)市均在德州地市合并前,之前行政代碼為德州地區(qū)的舊版代碼,這里直接以新版行政代碼顯示)
3715聊城市下轄:
371502東昌府區(qū),371503茌平區(qū)
371521陽谷縣,371522莘縣,371523茌平縣(2019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茌平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1503沿用至今),371524東阿縣,371525冠縣,371526高唐縣
371581臨清市(撤縣設(shè)市在聊城地市合并前,之前行政代碼為聊城地區(qū)的舊版代碼,這里直接以新版行政代碼顯示)
3716濱州市下轄:2區(qū)4縣1縣級市
371602濱城區(qū),371603沾化區(qū)
371621惠民縣,371622陽信縣,371623無棣縣,371624沾化縣(2014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沾化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1603沿用至今),371625博興縣
371626鄒平縣(2018年撤縣設(shè)市,改為鄒平市,行政代碼改為371681沿用至今)
371681鄒平市
3717菏澤市下轄:2區(qū)7縣
371702牡丹區(qū),371703定陶區(qū)
371721曹縣,371722單縣,371723成武縣,371724巨野縣,371725鄆城縣,371726鄄城縣,371727定陶縣(2016年撤縣設(shè)區(qū),改為定陶區(qū),行政代碼改為371703沿用至今),371728東明縣
搜集資料不易,純手動輸入,難免由錯別字和錯誤處,發(fā)現(xiàn)請指正,謝謝。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zé)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jìn)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