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屬于哪個省哪個區(qū)的(福安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
福安市屬于福建省寧德市下轄縣級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地處鷲峰山脈東南坡,太姥(mǔ)山脈西南部、洞宮山脈東南延伸部分;東鄰柘榮縣,西連周寧縣,北接壽寧縣、南接寧德市。
福安市是中國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東北翼的水陸交通樞紐和閩浙贛內(nèi)陸地區(qū)的重要疏港通道,也是閩東北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宋淳祐五年(1245年)建制,理宗御批“敷錫五福,以安一縣”得名“福安”,19*撤縣設市,1993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東鄰柘榮縣、西連周寧縣,北接壽寧縣、浙江省泰順縣,南接寧德市。東西相距37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海岸線長145公里。
福安市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體育先進市”,也是“中國中小電機之都,中國茶葉之鄉(xiāng),中國茶油之鄉(xiāng)、中國南方葡萄之鄉(xiāng)、中國民間船舶修造基地、中國綠竹之鄉(xiāng)”。境內(nèi)有沈海高速、寧上高速、福泰高速、溫福鐵路、等公路鐵路穿境而過,形成半小時交通圈,南部白馬港位于三沙灣中點,是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貨物吞吐量居閩東之首?,F(xiàn)轄2個省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福安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和福安畬族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13個鎮(zhèn)、5個鄉(xiāng)、4個街道,總?cè)丝?7萬人,其中畬族人口6萬多人,是中國畬族人口最多的地方。
福安文化積淀深厚,這里走出了開閩第一進士薛令之、南宋義士鄭虎臣和詩節(jié)并重的南宋愛國詩人謝翱;這里是閩東革命中心*閩東特委所在地,是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葉飛等為之奮斗的熱土。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白云山雄奇壯麗,廉村宋代古城堡人文薈萃;歷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韻飄香,還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欏、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溝、仙岫畬族風情等形成“紅、茶、古、畬、廉”的傳統(tǒng)福安文化。
位置境域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地處鷲峰山脈東南坡,太姥(mǔ)山脈西南部、洞宮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地理位置介于北緯26°41′~27°24′、東經(jīng)119°23′~119°52′之間。東鄰柘榮縣、霞浦縣,西連周寧縣,北毗壽寧縣、浙江省泰順縣,南接寧德市、三沙灣。東西相距37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總面積1880平方公里。此外,海域面積83.7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45%。
地質(zhì)
福安市境內(nèi)地層出露不全,中生界分布范圍大,新生界、震旦亞界僅小面積出露。新生界系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上古生界石炭系中下統(tǒng)地層缺失。低山丘陵地、低山丘陵坡地、河流高階地及濱海臺地的“山田”,以坡積物和堆積物為主。河谷平原、山間盆地和部分山垅緩坡地帶以沖積物為主、兼有坡積物,濱海平原為海積物。
地形地貌
福安市地處鷲峰山脈、太姥山脈和洞宮山脈之間,這三大山脈控制著全市的地形骨架。山體走向大致呈北東—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東走向。山嶺延伸的方向與構(gòu)造線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兩側(cè)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級或四級階梯狀分布。地勢從北向南傾斜,東、西部高,中間低,全市地形成為南北走向的狹長谷地。地貌可分為5大類型:
?山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東部和西部地區(qū),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200米,有的超過500米,面積1062.5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1880.1平方公里的56.52%;其中低山(海拔500至800米,相對高度大于300米,山坡坡度多為25至30度)面積696.39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7.04%,是全市最大的地貌類型,主要分布于東部、西部和北部;中山(海拔8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于500米,山坡坡度達35度以上,局部在45至60度之間)面積366.1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9.47%。
?丘陵
主要分布在山地的邊緣或盆谷的周圍,坡度在25度以下,海拔小于500米,相對高度小于200米,面積458.4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1880.1平方公里的24.38%。其中低丘主要分布于高丘的前緣,山間盆谷的周圍,少數(shù)散布于平原上的多為孤丘,海拔30至250米,相對高度小于100米,山坡坡度在20度以下,多數(shù)為10至20度,面積145.76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75%;高丘主要分布在山地前緣,河谷兩側(cè),海拔250至500米,相對高度100至200米,坡度在25度左右,面積312.7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6.63%。
?山間盆谷
主要分布在北部、東部和西部的中低山一帶。全境較大的山間盆谷計有24個,面積約50.2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2.67%。面積較大的有甘棠鎮(zhèn)的厝坪盆谷和溪柄鎮(zhèn)的柏洋盆谷。海拔最高的是上白石鎮(zhèn)的蛇頭盆谷,高程達800多米。
?平原
主要分布在交溪及其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海拔小于20米,相對高度多在10米以下。總面積為157.6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8.39%。其中交溪及穆水溪中游沿岸一帶的沖積平原,海拔小于20米,相對高度小于10米,面積55.84平方公里,以福安盆地平原最大;交溪及其支流下游沿岸沖積海積平原,海拔小于15米,相對高度小于5米,面積76.17平方公里。面積大的有溪北洋和甘棠平原,其中甘棠平原為閩東最大平原。沿海一帶沖積平原,海拔小于10米,相對高度小于5米,面積25.64平方公里。
?海灘
福安市沿海一帶海灘(灘涂),主要分布在白馬港兩側(cè)以及白馬門到溪尾和大獲一帶的沿海邊緣(即白馬港、鹽田港和盧門港等三條港道的沿岸一帶),大多數(shù)位于高低潮位間。面積67.44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59%。土壤多為淤泥,少數(shù)是沙積物,地勢較平坦,由沿岸向港道緩傾。海灘含鹽量約1%~1.5%。多為光板地,是重要的水產(chǎn)養(yǎng)殖區(qū)。
福安市海域內(nèi)有烏山島、福嶼、樟嶼、長岐沙島、六嶼島、小歲嶼、長膠嶼、退嶼、單嶼山、秤錘井嶼、青嶼仔、鞋嶼、上隔嶼、下隔嶼等島嶼。
氣候
福安市氣候溫暖濕潤,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87天。由于所處地理緯度低,瀕臨東海,受季風環(huán)流影響,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稍長,冬季稍短;光熱充足,無霜期長,季風明顯,臺風頻繁;雨量集中,夏旱突出等特點。又由于福安背山臨海,境內(nèi)以山地為主的地貌,類型多樣,高差懸殊,氣候還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區(qū)域性特點。春季:氣溫開始呈波動性回升,氣溫變化大。晴雨天氣交替出現(xiàn),以陰雨天居多,降水強度較大。夏季:春末夏初多梅雨,降水強度增大。盛夏有短暫的酷暑,境內(nèi)的河谷小盆地是福建省的高溫中心之一,多臺風暴雨。秋季:氣溫逐漸下降,天氣晴朗少雨,溫度較春季高。冬季:除山區(qū)外一般無嚴寒,霜雪少見,南部受海洋的調(diào)節(jié),霜雪更少。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9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