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個皇帝順序(日本人最怕的中國皇帝)
清朝(1616年至1911年,1644年起為全國政權),簡稱清朝,是由女真族(滿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后第二個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時期,也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制國家。
清朝處于封建社會后期,跌宕起伏,變化多端。它的興起為封建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衰落導致了封建社會的解體。在這個特殊的時代,12位皇帝統(tǒng)治了這個國家268年。自然有開國之君,執(zhí)政之君,平庸之君,墮落之君。
清朝版圖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清朝的開國皇帝,后金的國王。他于1616年登基,成為后金王朝的第一位可汗。他已經(jīng)在位11年了。1625年,遷都沈陽,統(tǒng)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創(chuàng)建滿清,擺脫奴隸制。
愛新覺羅·努爾加齊
清太宗:皇太極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在位17年。登基不到十年,統(tǒng)一了整個東北,南至朝鮮,西至蒙古,屢敗大明官兵。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改稱皇帝,建立關東統(tǒng)一的大清帝國,改姓滿人??胺Q“承襲太祖開國,開啟大清統(tǒng)一大計的創(chuàng)業(yè)大王”。
皇太極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的第一個皇帝,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1644年登基,在位18年,年號順治。順治6歲繼位,由叔父多爾袞輔佐。14歲時,福臨接管了公司。順治后期,清廷打敗了各種反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tǒng)一。
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葉璇是順治皇帝的第三個兒子。葉璇從小勤奮好學,樣樣精通。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1662年登基,在位61年,是康熙年。
康熙皇帝
清朝世宗:雍正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1723年登基,在位13年,年號雍正。他繼位后,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下大力氣治理國家。13年間碩果累累,為后世打下了堅實堅實的基礎,使“康乾盛世”達到頂峰。
雍正帝
清朝高宗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是雍正帝的第四個兒子。他于1736年登上王位,統(tǒng)治了60年。乾隆徹底平定了蒙古叛亂,加強了政府對邊疆的管理。經(jīng)過康雍兩朝的鋪墊,“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
乾隆
清代仁宗:愛新覺羅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他于1796年登上王位,統(tǒng)治了25年。執(zhí)政后,貪污枉法的權臣小沈陽立即被鏟除。采取了很多措施維持康乾盛世,但是內憂外患多,積重難返。
嘉慶皇帝
清代玄宗:愛新覺羅永寧是嘉慶皇帝的次子。他于1821年登上王位,統(tǒng)治了30年。智力平平的道光帝以節(jié)儉著稱。道光已經(jīng)掌權30年了。朝綱獨斷,事必躬親,內政不見起色。鴉片戰(zhàn)爭未能抵御外國列強入侵,造成百年遺憾。
道光
清文宗:愛新覺羅·伊伊是道光的第四子。1851年登基,在位11年,年號咸豐。咸豐年間,清朝亂世,國庫空空虛,岌岌可危。登基不到一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fā)。隨后,英法聯(lián)合侵略軍迅速攻占天津和北京,并焚毀圓明園。
咸豐皇帝
清代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是咸豐帝的獨子。他于1862年登上王位,在位13年。同治五歲當了皇帝,終身成為生母慈禧太后的傀儡。
同治皇帝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是酒精王子奕譞的兒子。1875年登基,在位34年,光緒年間。光緒進取,樂于接受新思想,“不甘于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改革危及封建保守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朝貴族的阻撓。
光緒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沒有廟號,沒有謚號,載灃之子,酒精王子。他于1909年登基,在位三年,年號宣彤。宣彤登基三年,孫中山倡導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條件越來越成熟,清廷不得不以光緒皇帝遺孀玉龍和末代皇帝宣彤的名義發(fā)布退位詔書。
宣彤皇帝-溥儀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7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