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為什么用火牛陣(田單大擺火牛陣)
若提及古代的陣法,那么“火牛陣”則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其威力和效果在歷史上也曾被大抒特寫,使得后人爭相模仿和實踐,但結(jié)果往往卻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么呢?如果您看過《武經(jīng)總要》就明白了!火牛陣真的很厲害嗎?這可不一定,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關(guān)于火牛陣的由來,司馬遷記載的最靠譜,“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牛尾熱,怒而奔燕軍……”(《史記·田單列傳》)。
上面的內(nèi)容通俗一下就是:在戰(zhàn)國時期,燕國攻打齊國時,將齊國圍困在即墨(今山東平度)。因為久攻不下,齊國大將田單,就靈機一動想出一個“邪招”。他在城里找了一千多頭牛,然后在牛角上綁兵刃,在牛尾上裹蘆葦,并倒上燃油,接著點燃牛尾,讓牛沖向敵軍。最后,田單就這樣“借助牛力”打破了燕國的圍困,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所以后人們就把這種陣法稱之為“火牛陣”。
火牛陣的威力如何呢?司馬遷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刻意強調(diào)了“最后取得了成功”。然而,后世的史料或文學(xué)作品,卻將火牛陣描述的神乎其神,簡直就成了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幾乎任何場合都能使用。所以這就帶來一定的誤導(dǎo)作用,使得后人在實踐的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這里就不得不提一本書——《武經(jīng)總要》。
這是一本由宋仁宗主持,曾公亮和丁度編寫一部官修軍事著作,前后歷時5年,詳細而準確的記述和議論了古代戰(zhàn)爭的歷史,武器和兵法等等,具有極高的權(quán)威性,而這其中就提到了“火牛陣”。
在《武經(jīng)總要》中,不僅文字記錄了火牛陣,而且還繪制了一幅圖片。在文字記載中,有一句話很關(guān)鍵,就是:“其牛震駭前奔,敵軍必亂,可以趁之”。意思就是說,火牛在驚嚇中,向敵人沖去,一定會打亂他們的陣式,這樣就可以趁機進攻。所以說,火牛陣并不是克敵制勝的關(guān)鍵,而僅僅是起到擾亂敵軍的作用,甚至有時還可能會傷及自己!
其實仔細一想就能明白,牛畢竟是牲畜,被火燒了之后它還會乖乖聽話嗎?肯定不會的。而且牛又分不清它面前的人是敵是友,因此在橫沖直撞的時候,有可能就會傷到自家人,搞不好最后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后世之人,不考慮實際情況就隨意模仿,哪能不失敗嗎?
比如,南宋時期有個賊寇叫做邵青,當朝廷派兵剿滅他的時候,就模仿古人使用火牛陣,沒想到火牛性情暴動,掉過頭沖向邵青自己的軍隊。最后可想而知,朝廷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其剿滅了。
還有,在安史之亂后,唐肅宗收復(fù)長安(今西安)時,任用房琯為宰相,期間房琯就使用火牛陣,可是著火的耕牛敵友不分,沒有傷及多少叛軍,反而自己的軍隊卻被擾亂了,所以最后就吃了敗仗。
到近代以后,這樣的笑話還在上演。比如上世紀20年代,山東的一位韓姓軍閥,在作戰(zhàn)時也模仿了田單,但是他用的卻是羊,俗稱“火羊陣”。可最后的結(jié)果呢?韓軍閥大敗就不說了,關(guān)鍵那些打頭陣的“火羊”,都成了對方的下酒菜——烤全羊!
所以看來,這種火牛陣其實就是銀樣镴槍頭,中看不中用。之所以當年田單可以取勝,也許是“瞎貓遇到死老鼠”的一次偶然勝利!因此,在作戰(zhàn)時還得依靠強悍的士兵,運籌帷幄謀士,還有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而不是將希望都寄托在那幾千頭?;蛘哐蛏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8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