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鞋廠直播賣鞋第一名復古鞋(溫州鞋王迎來第二春)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很多時候,人生就是這么琢磨不透,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很多驚喜。
文|灰鴿
對于已經沒落的溫州“鞋王”王振滔來說,2020年是個好年,如果不出意外,身家又將再添40億。
不過,跟鞋卻沒有什么關系。
實際上,王振滔的奧康鞋已經一年不如一年了,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雖然賣了27億,但卻虧損3000萬(扣非后),只是賠本賺了個吆喝。
那這40億從何而來呢?
6月4日,一家叫康華生物的公司成功登陸創(chuàng)業(yè)板,發(fā)行市值雖然只有42億,但按照今年創(chuàng)業(yè)板新上市公司的平均漲幅,短期內突破100億是大概率事件。
而這家公司背后的實控人正是王振滔,招股書數據顯示王振滔持有康華生物40%的股權比例,這也意味著,他將喜提40億。
雖然只是賬面數字,但這已經是莫大的驚喜,相對于越來越難賣的鞋,康華生物這個賣藥的行當,無疑是給王振滔帶來了第二春。
公開資料顯示,康華生物成立于2004年,主打產品是腦膜炎疫苗和狂犬病疫苗,尤其是2014年上市的“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病疫苗”,在中國大陸算得上是“獨一味”。
2019年,康華生物只賣了5.5億的藥,卻掙了近2個億的凈利潤,與這么多年一直用心賣鞋比起來,王振滔應該是感觸良多。
其實,王振滔在奧康鞋風光時跨界的產業(yè)還有房產、金融、商貿等,不過都沒能成長起來,如今只有康華生物成為了他個人財富的頂梁柱。
不過,雖然奧康皮鞋風光不再,但在王振滔的身上,印象最深的還是皮鞋。
溫州的頭銜太多,“鞋都”就是其中的一個,如果追溯溫州制鞋的歷史,早在南宋時期就已有造皮鞋的專業(yè)戶了。
到上個世紀80年代,溫州皮鞋迎來鼎盛時期,整個溫州市的皮鞋生產企業(yè)超過6000家,而王振滔就是其中之一。
1988年,干了幾年皮鞋推銷的王振滔自籌3萬塊錢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鞋廠,說是廠,實際就是個家庭作坊,那時還不叫奧康,取名“永嘉奧林鞋廠”,直到1990年才注冊了奧康商標。
實際上,王振滔創(chuàng)辦奧康的時候,溫州皮鞋正面臨信用危機,由于大量劣質皮鞋充斥市場,引發(fā)了消費者的憤怒,在杭州還發(fā)生了市民一把火燒掉5000雙溫州鞋的事件。
而這也引起了連鎖反應,商場紛紛下架,溫州不少鞋廠應聲倒閉,而存活下來的一些鞋廠則打上了上海、廣東制造的標簽。
不過,這把火沒有把王振滔嚇退,反倒激起了他要“一雪前恥”的決心,為了重整旗鼓,還在墻壁上寫下了“質量就是生命”。
同時,王振滔打出了“真皮皮鞋”的口號,以過硬的品質,新穎的款式再次殺回市場,而在包裝上則醒目地標出了“溫州制造”。
在展銷會上,遇到有客商對真皮提出質疑,王振滔從不解釋,拿起剪刀就把皮鞋剪開,然后送到客商面前,讓對方無話可說的同時,也拿下了訂單。
就這樣,溫州鞋丟掉的臉面找回來了,而奧康鞋也在2002年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這是溫州的第一個鞋類中國名牌。
2004年左右,王振滔成了中國“皮鞋大王”,也就是在相同的時間里,王振滔開始了多元化,于是有了前面提到的康華生物。
不過,皮鞋還是王振滔的主業(yè),他并不滿足于國內“稱王”,而是夢想著走向世界,于是進軍海外,帶著一眾溫州鞋企踏上了歐洲的土地。
對于歐洲人來說,這些來自中國溫州的鞋簡直是又好又便宜,相當受歡迎,但與此同時,也動了別人的奶酪,引起了歐洲制鞋行業(yè)的不滿。
2006年,歐盟對產自中國的皮鞋發(fā)起了反傾銷,要求統(tǒng)一征收16.5%的反傾銷稅,大多數的中國鞋企都選擇了沉默,而王振滔卻奮起反抗。
一紙訴訟書發(fā)起了反擊,有人說他以卵擊石,而王振滔的回復則是:
“寧愿被打死,不能被嚇死”
這場官司打了長達6年之久,而最終的結果是奧康勝利了,贏得的不僅是官司,還有中國鞋企的尊嚴。
當然,奧康的主戰(zhàn)場還是國內,特別是中國二、三線城市,奧康鞋的門店幾乎開遍了大街小巷,最多時近5000家。
不過,就像有句話講的,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yè),只有時代的企業(yè),而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以后的奧康開始跟不上潮流了。
2010年以后,電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就已經開始埋下伏筆,而奧康成功上市的2012年,則成了它的歷史巔峰。
那一年奧康砍下了35億的營收、5.13億的利潤,而之后,就再也沒有超過這個頂點。
當然,這些年奧康實時轉型線上,甚至關店超過3000家,使得營收的下滑并不太多,但與行業(yè)的賣鞋大佬比起來,已經離“鞋王”有些遙遠了。
以同為溫州鞋的大東為例,大東一年可以賣上億雙鞋,而奧康的財報顯示,2019年的銷售量僅1600萬雙,已不在一個重量級了。
規(guī)模上比不過大東,而利潤上也輸給了兄弟品牌紅蜻蜓,據說紅蜻蜓的老板與王振滔還有親戚關系,紅蜻蜓雖然規(guī)模也就30億左右,但利潤一直都很穩(wěn)定。
而奧康的利潤則是逐年下滑,2015年還有3.9億,2018年已只剩1.3億,去年扣非后則是虧損3000萬,這也是奧康上市以來的首次扣非虧損。
從消費者層面來看,奧康確實也有些“老”了,在如今對鞋追求時尚的潮流下,它的腳步似乎總是慢半拍,而檔次也已經跌出二線品牌,從終端價格就可窺一斑。
不過,幸運的是,曾經種下的因,今天已經結了果,至少康華生物給了王振滔一絲安慰。
王振滔未來的主要精力是否會放在賣藥上不得而知,但值得一提的是,疫苗是一個嚴肅的行業(yè),希望王振滔能一直記住他曾說過的話:
“不求企業(yè)規(guī)模多大,不在乎財富多少,愿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當然,只要王振滔守住了責任,更多的財富也就跟著來了。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0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