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回應票房爭議(胡歌不虛此行虧損超0.9億)
11日,劇組導演劉伽茵,演員胡歌、甘昀宸來到成都舉行路演活動,與觀眾互動。當天結束路演后,《不虛此行》劇組搭乘地鐵返程,據悉胡歌回應票房爭議,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和騰閱網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胡歌回應票房爭議
日前,胡歌和吳磊的新電影《不虛此行》上映后因票房不太理想,胡歌在上海宣傳時說:“我們也需要票房,我們要讓更多人看到如今中國電影該有的樣子,如果你們熱愛藝術,希望多多支持?!?/p>
本來是很平常的,爭取觀眾支持的言論,卻意外地引發(fā)很多網友不滿。大概是一下子話說太滿,將看不看這部電影的意義,拔高到了是否支持中國電影,是否熱愛藝術的高度,讓觀眾感覺有些過于上綱上線,電影還沒看呢,就先背負了沉重的責任,體驗上就有些不愉快。而且,現(xiàn)在的電影票也不便宜,主創(chuàng)說需要票房,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觀眾掏錢,雖然愿望是好的,但由胡歌這樣的大明星,這么直白地說出來,多少有點“催買”的感覺,會讓觀眾覺得,演員是不是對影片的品質不夠自信。
而這一爭議,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文藝片票房的討論,文藝片因其受眾群體較小,重在表達主創(chuàng)的藝術訴求而非迎合大眾,天然在市場上會比較吃虧,如果在同一個市場環(huán)境中,簡單粗暴地去和商業(yè)片比票房,那么口碑再好的文藝片,也恐怕會有很大的失落感。而且,電影主創(chuàng)對自己的作品,一般都會有敝帚自珍的感受,和觀眾的真正觀感也存在落差。各種落差疊加,就會出現(xiàn)這種主創(chuàng)真情實感求票房,觀眾卻不想為他人的情懷埋單的情況。
9月11日,胡歌在成都路演現(xiàn)場回應了“需要票房”的說法,表示不需要一夜爆紅,只是希望更多人能夠看到這份善意。愿望依舊是好的,但宣發(fā)效果可能依舊不怎么樣。其實,一部電影票房好不好,有沒有爆紅,并不是看電影和主創(chuàng)是否需要,相信沒有任何一部電影不需要票房,不想爆紅,但能否真正達到好的宣發(fā)效果,還是要看能否引起觀眾的共鳴,能否激發(fā)受眾群體的觀影熱情,主創(chuàng)們可以抱有美好的希望,但最終選擇權仍在觀眾手中。
這也映射出當下電影宣發(fā)的一個誤區(qū),自從《百鳥朝鳳》制片人方勵在直播間內“驚人一跪”,為這部優(yōu)秀的華語電影爭取到了機會之后,很多電影都試圖效仿,將原本真情實感地交流,打造成了一整套“賣慘”營銷的模式。電影《閃光少女》的宣傳人員集體下跪道歉,稱票房不好都是片名的錯,宣發(fā)的錯,希望觀眾不要因為這些錯過這部電影;電影《五個撲水的少年》靠導演在直播間和他人連麥被拒,博得了很多觀眾的同情和感慨,實現(xiàn)了票房逆襲;還有最典型的《明日戰(zhàn)記》,直接發(fā)出了古天樂傷心落淚的短視頻,渲染他為了這部電影多么含辛茹苦,默默堅持,讓很多觀眾大呼心疼,甚至沖到劉德華、李若彤等明星的評論區(qū),要求他們幫古天樂宣傳,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這樣的宣傳手段,或許的確能在短期內讓電影票房提升,但用得多了,觀眾也會感到疲勞,無論是同情心還是情懷,都有被耗盡的時候,大家最后發(fā)現(xiàn),一部電影能不能吸引到更多人去看,關鍵還是在于質量和口碑。所以,當《封神》導演烏爾善稱如果失敗就要還債10年,并且頻頻表示電影“還在ICU”時,很多真心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都在著急,為什么要賣慘?難道電影本身不夠吸引人嗎?可見,泛濫的情緒營銷已經顯得很廉價,不但不能真正吸引到目標觀眾,還可能會導致口碑的下滑。
正如同情不是真正的愛情,一部電影要想讓觀眾愛上,不能光靠說自己多不容易,多想要票房。中國的市場很大,哪怕是文藝片也有其忠實的受眾,而越是能欣賞文藝片的人,恐怕只會對情感綁架越反感。電影想要出圈,首先質量要過硬,然后要讓更多觀眾知道影片的優(yōu)勢和特點是什么,真正以尋找知音的誠意,去抓住觀眾的心,去尋求更多支持,這樣才有利于整個市場的良性發(fā)展,也會讓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找到欣賞它的眼睛。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