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鯊和虎鯨誰更厲害(虎鯨到底有多強悍多聰明)
大白鯊和虎鯨誰更厲害(虎鯨到底有多強悍多聰明),小編帶你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
說起大白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畏懼”。大白鯊的學名為“噬人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是世界公認的最危險的海洋魚類之一。
在影視劇中,大白鯊盡顯兇殘的本性,這有一定的現(xiàn)實依據(jù)。全球每年都會發(fā)生鯊魚傷人的事件,大白鯊正是其中“出勤”次數(shù)最多的鯊魚,這也給人們留下了心理陰影。除了大白鯊,海洋中還生活著另外一種霸王級捕食者:虎鯨(Orcinus orca)?;ⅥL也叫逆戟鯨,經(jīng)常成群活動,智商出眾,穩(wěn)居海洋食物鏈的最頂端。
那么問題來了,當大白鯊和虎鯨相遇,誰才是真正的海洋霸主呢?在拋出答案之前,我們不妨先認識一下這兩位主角的“咖位”。
大白鯊:到底有多強悍?
大白鯊是一種全球性分布的軟骨魚類,雄性個體常見體長為3.4~4m,雌性多為4.6~4.9m,年長者可達到6~7m,體重約1.9~2.3噸。
從體型來看,大白鯊是鯊魚中的頂級選手,能與之媲美的食肉鯊只有格陵蘭睡鯊、小頭睡鯊等少數(shù)魚種。它不僅能吞食魚類、海鳥,還能捕食海狗、海獅、海豹等鰭足類動物,其他鯊魚乃至鯨魚也在捕食之列。
和其他捕食者相比,大白鯊還有三點強悍之處:
第一是壽命長。201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白鯊的壽命可達70年甚至更久,遠高于之前的估計值。調(diào)查還顯示,大白鯊發(fā)育遲緩,雄鯊需要26年才能發(fā)育成熟,雌鯊則需要33年才能產(chǎn)生后代,比人類的發(fā)育時間還要長。
第二是咬合力驚人。大白鯊的牙齒呈三角形,邊緣銳利且?guī)в袖忼X,脫落后能不斷更新,保證了牙齒的切割性能。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測量了大白鯊的咬合力,測量值高達4000 PSI,高于咸水鱷的3700 PSI,遠高于東北虎的950 PSI。而人類的咬合力,平均為160 PSI,只有大白鯊的1/25。
第三是性情兇猛,善于伏擊。大白鯊是海中的活躍分子,擅長高速伏擊獵物。在南非的福爾斯灣海域,大白鯊經(jīng)常從下方高速攻擊海豹,峰值速度超過40km/h。值得一提的是,當人類在海面游動時,也同樣可能遭到大白鯊的伏擊。
《皇家學會界面雜志》在2021年發(fā)表的一份研究指出:人類在海面的肢體形態(tài)類似于海豹等鰭足類生物,當大白鯊從下方仰望水面時,很可能因判斷錯誤而發(fā)動攻擊。
事實上,在辨認出人類身份的前提下,大白鯊并不會貿(mào)然發(fā)起攻擊,很多潛水員及探險家都驗證了這一點。由此可見,大白鯊被扣上“噬人鯊”的帽子,其實是名不副實的說法,很多人對此都存在誤解。
總之,龐大的體型、驚人的咬合力、兇猛的捕食習性使得大白鯊成為了海洋中最危險的捕食者,在深海和遠洋都很難找到對手。
虎鯨:強大的“戰(zhàn)斗家族”
虎鯨是典型的哺乳動物,并且是海豚科中最大的成員,沒有之一。
虎鯨究竟有多強大?我們先來看體型。
成年的雄性虎鯨體長可達6~8m,體重超過6噸,雌性個體體型較小,但一般也能長到5~7m,體重3~4噸。僅僅是剛出生的虎鯨,體重就能達到180公斤,長度足足有2.4m。
從體型來看,虎鯨全面碾壓了大白鯊。前者身體呈流線型,骨架寬大,身體強壯,后者則呈梭形,身型瘦長,更加苗條,兩者不在同一級別上。目前已知最大的虎鯨體長9.75m,比三層樓還要高;體重為9.5噸,相當于100個壯年男子的體重之和。和大白鯊6~7m、3~4噸的極限體型相比,虎鯨顯然更勝一籌。
另一個優(yōu)勢和生活習性有關(guān):虎鯨是高度社會化的家族式動物,一般不會單獨作戰(zhàn)。據(jù)觀察,虎鯨和狼群一樣都是以團體為單位捕獵,講究戰(zhàn)術(shù),效率極高,因此也被稱為“海狼”?;ⅥL家族狩獵廣泛,不僅擅長捕食海豚、海豹等哺乳動物,就連鯊魚、鯨魚也在捕食范圍內(nèi)。
科學家發(fā)現(xiàn),虎鯨有著高超的捕獵技巧,策略因地制宜,多樣性很高。對于北太平洋的虎鯨種群,鮭魚是主要的捕獵對象,占捕食總量的96%;在北大西洋,一些虎鯨種群則專門捕食鯡魚,各成員相互協(xié)作,通過釋放氣泡將鯡魚聚集一個緊密的“魚球”,并利用尾部拍打“魚球”,一次可暈10~20條魚,然后逐一吃掉。
而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海域,虎鯨則對鯊魚和鰩魚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捕食興趣,姥鯊、雙髻鯊、短鰭鯖鯊、黃貂魚全都淪為獵物。更令人驚嘆的是,虎鯨家族還有實力獵殺抹香鯨、灰鯨、座頭鯨,甚至是藍鯨。據(jù)英國《衛(wèi)報》報道,2019年時,科學家在西澳海域記錄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狩獵,一只長約18~22m的藍鯨被一群虎鯨擊殺。
在自然條件下,虎鯨并不存在天敵,就連大白鯊也只能避其鋒芒。但需要說明的是,人類對虎鯨同樣也存在很大的誤解。虎鯨在國外被稱為Killer Whale,國內(nèi)有網(wǎng)友將其理解成“殺人鯨”,這其實是一種曲解,準確的翻譯應該是“殺手鯨”,與大白鯊應區(qū)分看待。
大白鯊和虎鯨,誰才是海中最強者?
通過以上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在虎鯨和大白鯊的較量中,顯然是虎鯨更有優(yōu)勢。
虎鯨體型更大,擅長群體作戰(zhàn),捕獵技巧更高超,這些特征都注定了大白鯊只能處于下風。事實上,虎鯨和大白鯊之間是“捕食”與“被捕食”的關(guān)系,當兩大霸主狹路相逢,大白鯊往往慘遭劫難。
第一,虎鯨智商極高,能抓住大白鯊的生理弱點,使其陷入“強直靜止”狀態(tài)。
“強直靜止”狀態(tài)是鯊魚的致命弱點。當大白鯊的肚皮朝上、背部朝下時,腦部就會分泌出血清素,迫使大白鯊進入睡眠或麻醉狀態(tài)。這種“強直靜止”狀態(tài)可持續(xù)15分鐘,而虎鯨似乎很清楚大白鯊的這一弱點,并屢屢用于實戰(zhàn)。
1997年10月4日,美國加州外海出現(xiàn)了虎鯨捕食大白鯊的罕見場面,一頭4.7~5.3m的雌性虎鯨控制住了一條3~4m長的大白鯊,后者身體倒置,全身靜止15分鐘。最終,大白鯊因缺氧而窒息,虎鯨隨后便開始大快朵頤,但只取食了大白鯊的肝臟部位。
第二,從實戰(zhàn)交鋒來看,虎鯨的“氣場”足以震懾大白鯊。
2015年2月,南澳林肯港的游客觀察到了6頭虎鯨,其中有4頭已經(jīng)成年,這群虎鯨正在圍攻一條大白鯊。同一時期,南澳海域的大白鯊幾乎全部消失,直到66天后,才有人再次發(fā)現(xiàn)大白鯊的活動蹤跡。2017年5月,類似的場景再次上演,南非海域的4條大白鯊被“團滅”,海豹島和Gansbaai海域的大白鯊集體失蹤,60天后才重現(xiàn)蹤影。
2019年9月,發(fā)表在《科學代表》期刊的一篇文獻也佐證了這一現(xiàn)象,這篇文章標題為killer whales redistribute white shark foraging pressure on sales,大意是:虎鯨的出現(xiàn)重新分配了大白鯊對海豹的覓食壓力。
在調(diào)查中,兩個生態(tài)型的虎鯨于2009年11月2日抵達調(diào)查海域,當時共有17條被標記的大白鯊在捕食海豹。當天12:48~15:30,虎鯨家族開始參與狩獵,在此期間,原本活躍的大白鯊卻莫名消失;7小時50分鐘后,17條大白鯊全部銷聲匿跡。直到2010年7月,這批大白鯊才陸續(xù)返回觀測海域,監(jiān)測到的數(shù)量為16條,最后一條于11月18日才返回。
因此,大白鯊既沒有與虎鯨相匹敵的實力,也沒有與之相抗衡的膽量。海洋中的最強王者究竟是誰?答案顯而易見。
虎鯨的智商究竟有多高?超乎人類的想象
虎鯨真正令人驚嘆的地方在于它超高的智商。
大腦重量和體重的比值可作為智商的粗略評估標準,該比值稱為腦化指數(shù),簡稱EQ。橫向來看,人類大腦的EQ是平均水平的7倍,黑猩猩略高于2,虎鯨則達到了2.5。
虎鯨的大腦重達6.8公斤,在海洋中僅次于抹香鯨
虎鯨大腦的復雜程度也讓人刮目相看,例如:GI指數(shù)(皮質(zhì)中的褶皺和折疊程度)是評價大腦結(jié)構(gòu)的指標,人類的GI指數(shù)為2.2,虎鯨卻高達5.7??梢哉f,虎鯨擁有世界上最復雜、折疊程度最高的大腦皮質(zhì)。
虎鯨到底有多聰明?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實例和研究來了解。
1,虎鯨通過聲納系統(tǒng)鎖定并跟蹤獵物,其特長在于能根據(jù)回聲特性分辨出獵物的種類。即便當獵物(比如海豹)逃到了浮冰上避難,虎鯨也能找到應對之策:協(xié)同游泳,在海面上制造出巨大的波浪,利用水流將浮冰推走,使其孤立于洋面上(見下圖)。這種高超的捕獵技能讓人拍案叫絕!
2,世界各地的虎鯨使用不同的方言。據(jù)觀測,虎鯨的每種方言包含7~17種不同的呼叫類型,平均值為11種。最夸張的是南極洲麥克莫多海峽的虎鯨種群,能發(fā)出28種不同的脈沖和哨叫聲,復雜的語言系統(tǒng)證明了虎鯨具有非凡的“文化屬性”。
關(guān)于虎鯨的智商,人們的了解還非常有限,真實的智力水平很可能超出人們的想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8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