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敬之回延安原文知識點(詩詞第3冊第9課賀敬之回延安)
竇躍生
一、開場歌曲
《回延安》
演唱:劉秉義
離別三十年今日回延安
寶塔映朝陽延水金光閃
啊 延安 啊 延安
眼望你壯麗的山河
我心潮澎憶當年
我心潮澎憶當年
曾記得窯洞門前歌聲朗
月光下面紡車轉(zhuǎn)
曾記得揮舞镢頭開荒地
披荊斬棘在南泥灣
啊~小米兒香啊延水甜
邊區(qū)的人民養(yǎng)育了咱
曾記得延水河邊飲戰(zhàn)馬
寶塔山下把兵練
曾記得軍號陣陣上征途
東渡黃河把敵殲
啊~棗園的燈光啊照天明
毛主席揮筆坐燈前
雄文迎來東方亮
光輝的思想永遠閃亮在我心間
啊~離別三十年今日回延安
陽光照大路紅旗滿山川
啊延安 啊延安
我滿懷豪情抒壯志
歌唱延安精神代代傳
沿著延安光輝的路
昂首闊步永向前
沿著延安光輝的路
昂首闊步永向前
二、作家介紹
賀敬之,現(xiàn)代著名革命詩人、劇作家。1924年生,山東嶧縣(今山東棗莊臺兒莊人)人。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shù)學院文學系學習。17歲入黨。1939年在四川參加抗日救亡活動,開始發(fā)表作品。1945年,和丁毅執(zhí)筆集體創(chuàng)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這是我國新歌劇發(fā)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動地表現(xiàn)出"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深刻的主題。歷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戲劇家協(xié)會理事、文化部副部長、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等職務(wù)。建國后,寫了《回延安》《放聲歌唱》《三門峽歌》《十月頌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詩篇。詩集有《并沒有冬天》《朝陽花開》《放歌集》等。《回延安》已被選入多種課本。
三、原文講解賞析
《回延安》
賀敬之
一
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開頭就出現(xiàn)奇跡:民歌。)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手抓黃土我不放,(有聲有色之色。)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點明主題,開門見山。)
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最顯著的意象。)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里!(比喻。)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黃土高原的民歌風。)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有聲有色之色。地方風情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倒敘,回延安。)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在親人懷。(打油詩的味道。)
二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比興,借用詩經(jīng)的手法。)
東山的糜(mí)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fā)我們過黃河。(回憶當年崢嶸歲月。)
革命的道路千萬里,
天南海北想著你……
三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上坐。(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熱騰騰的油糕擺上桌,圍定親人熱炕上坐。)
滿窯里圍得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著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雞毛信的故事。過去需要火速傳遞的緊急公文、信件,就插上雞毛,叫雞毛信。)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里轉(zhuǎn)。
"保衛(wèi)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發(fā)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lǐng)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十年的新發(fā)展、新變化。)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學習民歌的特色。)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抒發(fā)與延安的情感。)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fā)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四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采用夸張修辭。)
頭頂著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排比,寫變化。)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轉(zhuǎn)韻腳。平、虹、明、風、轉(zhuǎn)你、衣。)
五
楊家?guī)X的紅旗啊高高地飄,
革命萬里起浪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棗園的燈光是一個特殊的意象。)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wèi)軍,青年團,紅領(lǐng)巾,
走著咱英雄幾輩輩人……(展望未來,前程似錦。)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親!(緊扣主題。)
1956年3月9日 延安
詩歌賞析
詩歌《回延安》,賀敬之作,選自《賀敬之詩集選》。1956年發(fā)表。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贊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后的巨大變化。采用陜北信天游形式,語言質(zhì)樸,感情熱烈。 《回延安》分為5個部分, 第一部分可簡稱:回延安, 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第二部分: 憶延安, 回憶當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 說延安, 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 看延安 , 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 祝延安, 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回延安》全詩除了真切的感情構(gòu)成了詩的暢射源外,就是詩人對陜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搖籃,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xiāng),如今再一次見到它,感觸萬千,心潮澎湃,于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 全詩有鮮明的抒情層次:先寫回到延安時的興奮和激動,再回憶當年在延安的戰(zhàn)斗生活情景,接著抒寫與延安親人歡聚的感人場面,再寫延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最后贊頌延安在革命進程中的重大功績,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主題歸納 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寫出闊別十年重回母延安的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表現(xiàn)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fā)了對母親延安的眷戀之情。 寫作特色 ①成功運用多種修辭。 ②選用恰當生動的動詞。
第一部分,寫詩人闊別 10 年后重回延安母親的懷抱,與親人相見時的興奮和喜悅之情。
延安是賀敬之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對延安他有著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詩人的心情特別激動。“心口呀莫要這么厲害地跳,/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莫要”“莫把”兩個祈求的詩句,說明詩人無法控制自己內(nèi)心激動的情緒。接下來幾句,黃土貼心、夢回延安、摟寶塔山、千呼萬喚,連續(xù)幾個情節(jié)和動作表達了詩人對母親延安的眷戀。延安親人的歡迎場面更是熱烈。被擬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鋪和紅旗,在“唱”“笑”“招手”。親人們頭上包著白羊肚手巾,腰上纏著紅腰帶迎過延河來了。此時的詩人,“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一頭撲在親人懷”。一個“撲”字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比千言萬語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憶當年在延安的戰(zhàn)斗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與延安母親的血肉關(guān)系。
當年延安的生產(chǎn)和戰(zhàn)斗如火如荼,作者沒有花費大量筆墨一一鋪敘。他發(fā)揮賦、比、興等手法的特長來表現(xiàn)自己這段不尋常的生活經(jīng)歷?!皹渖覙渲涓?,/親山親水有親人”,“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有興有比,寫出自己與延安母親的血肉關(guān)系?!皷|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用賦的手法,選取典型事物,概括當年熱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兒教會了我”,寫出母子親情。“革命的道路千萬里,/天南海北想著你”,表現(xiàn)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第三部分,詩人描繪了與親人見面團聚的場面,表達了相互間深厚的情誼。
團聚場面,作者突出了帶有陜北地方特點的事物,如米酒、油饃、木炭火、土炕、土窯洞,白窗紙、紅窗花,等等,烘托了熱鬧氣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歡聚一堂,共敘新舊歲月?!耙豢诳诘拿拙魄f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夸張、比喻連用,話題由延安飛跨千山萬水,談到全國的形勢如長江、黃河洶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繪延安新貌,贊美 10 年來黨領(lǐng)導下延安的巨大變化。
“千萬條腿來千萬只眼”是夸張,表明變化之大,看也看不過來。“一條條”“一座座”“一盞盞”“一排排”幾句排比,在數(shù)量上運用疊詞,有陜北方言的特色?!芭屎纭薄坝猴L”“換新衣”是擬人手法,給人以鮮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頌延安的光輝歷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楊家?guī)X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用興的手法,使人聯(lián)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勢。接下來幾節(jié),詩人回顧延安歷史,寫延安人民前赴后繼,似滾滾延河水不斷“向前”。結(jié)尾一節(jié),“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用夸張的手法,豪邁的語氣,再次抒發(fā)了對延安母親的眷戀之情。
這首詩是現(xiàn)代詩人吸收民歌營養(yǎng)而創(chuàng)作的一篇優(yōu)秀作品。詩人采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頌延安,這本身就是對延安母親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詩的每一節(jié)都由兩句構(gòu)成,按照“信天游”的特點,第一句起興,有時候兩句詩興、比連用,或比興、夸張連用,并且通常要押韻。例如,“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以“樹”起興,比喻詩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鄉(xiāng)親的血肉關(guān)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yǎng)活我長大”,以“羊羔吃奶”起興,喻延安對詩人的養(yǎng)育之恩。“楊家?guī)X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上句起興,使人聯(lián)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國擴展的革命形勢,下句緊接著使用夸張?!鞍咨拇凹埣t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上句起興,又兼有描寫環(huán)境的作用。“信天游”中“興”的表現(xiàn)手法,往往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使感情表達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張也是“信天游”的一個特點,如詩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等句。再有擬人、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也是民歌中經(jīng)常采用的,它們?yōu)檫@首詩增添了親切、活潑的感情色彩。這首詩里還有不少陜北方言,如多次出現(xiàn)的疊音詞“幾回回”“樹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兒化音“緊緊兒”“手把手兒”等??傊谩靶盘煊巍钡男问礁桧炑影?,抒發(fā)詩人心中對母親的眷戀之情,這首詩的形式和內(nèi)容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回延安》是一首以陜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寫成的新詩。詩人以飽滿的激情,回憶延安的戰(zhàn)斗生活,贊頌延安的巨變,展望延安的未來。
四、主題情懷
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寫出闊別十年重回母親延安的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表現(xiàn)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fā)了對母親延安的眷戀之情。
五、藝術(shù)特色
1.構(gòu)思精妙,情懷熾熱。
《回延安》以精妙的構(gòu)思和熱烈的情懷著稱于世 是一首動人心魄、令人感奮的好詩。作者賀敬之以兒女對母親之情來比擬自己與延安、與黨和人民的血肉關(guān)系。全詩以此作為構(gòu)思立意的基礎(chǔ) 以“回延安”為線索 按照詩人回延安的經(jīng)過及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敘事抒情?;匮影玻?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憶延安, 回憶當年延安生活;話延安, 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贊延安 , 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頌延安, 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2.民歌風味,信天游體。
這是一首采用民歌體形式寫成的激情澎湃的詩篇,對詩歌形式進行有益探索,其詩既有民歌風味、古詩遺風,明顯接受優(yōu)秀詩歌影響,主要采用信天游體,樓梯式凸凹體。詩人以赤子之心歌頌了養(yǎng)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跳動著的脈搏——對“母親”延安的那份永不泯滅的真情。
3.多種修辭,動詞活用。
成功運用夸張、排比、比興、比喻等多種修辭。選用恰當生動的動詞。
六、相關(guān)閱讀欣賞
《信天游》
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逝的歲月。
風沙茫茫滿山谷,不見我的童年。
我抬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
白云悠悠盡情地游,什么都沒改變。
大雁聽過我的歌,小河親過我的臉。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大地留下我的夢,信天游帶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點點,思念到永遠。
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逝的歲月。
風沙茫茫滿山谷,不見我的童年。
大雁聽過我的歌,小河親過我的臉。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我抬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
白云悠悠盡情地游,什么都沒改變。
大地留下我的夢,信天游帶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點點,思念到永遠。
大地留下我的夢,信天游帶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點點,思念到永遠。
大雁聽過我的歌,小河親過我的臉。
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遍又一遍。
大地留下我的夢,信天游帶走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點點,思念到永遠。
七、寫作知識
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qū)的一種漢族民歌形式。這是一部用老镢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其歌詞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它便是陜北民歌。在陜北它叫"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稱為"山曲",在內(nèi)蒙古則被叫作"爬山調(diào)"。無論是陜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還是內(nèi)蒙的爬山調(diào),其歌詞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而表現(xiàn)則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
特點
形式自由靈活,每兩句為一小節(jié),押韻;有的一節(jié)表達一個意思,有的幾節(jié)組成一個部分,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調(diào)子自由,單純易唱;每段常轉(zhuǎn)韻,多用比興疊字和襯字。
比興手法
信天游的比興非常廣泛,上至日月星辰,風云雨露;下到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還有柴米油鹽,五谷雜糧,衣食起居都可以起興作比。"按劉勰的說法,'興',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興托、發(fā)端的作用,通過依微擬議而達到興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來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氣氛等。"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會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信天
民歌大王賀玉堂(安塞)游的起興里就有很多這樣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況,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藍,我那當紅軍的哥哥(喲)回來了。"又如:"羊肚子手巾(那個)三道道藍,你說(那個)難呀難也不難。""起"是一樣的,但是興起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內(nèi)容。
作業(yè):
1.《回延安》是誰的作品?
2.自選題寫1首民謠味的詩詞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yīng),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