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講的是什么時候故事(孔雀東南飛被語文課本移除)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相信學過古詩文的同學都知道,這是樂府詩中的巔峰之作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的敘事詩歌。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被選入初中和高中的語文課本。
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孔雀東南飛》這一篇長篇的敘事文可以說是樂府詩集中的優(yōu)良之作,與被多次拍成電影、電視劇的《木蘭詩》齊名,兩篇文章并稱為“樂府雙壁”,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漢的漢獻帝年間,故事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最終以兩人的雙雙殉情的悲劇而告終,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被封建禮教束縛的悲慘愛情故事。但是在新編寫的中學語文教材中竟然被移除,這是什么原因呢?
提起東漢,就不得不說東漢的漢武帝所采取的文教政策。東漢的漢武帝為了能夠恢復國家的發(fā)展,是國家不斷的強盛,向社會廣納賢士,尋求治國之策,但是由于當時的文化受到了漢初的黃老之學的影響,講究無為之治,順其自然,這與漢武帝的積極的政治制度顯然是不相符合的。
但是,在道家思想在社會上大放異彩的時候,儒家積極的政治制度深受漢武帝的喜愛,于是董仲舒的《對賢良策》中所提出的治國建議,被漢武帝一一采納,這也就奠定了儒家思想在我國的思想界統(tǒng)治千年之久的基礎。
封建禮教害死人其中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更是被漢武帝貫徹執(zhí)行。眾所周知,我國的儒家思想中,非常強調“三綱五常”,所謂的“三綱”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尊卑有序,不得僭越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做一切的事情都要以儒家的倫理綱常為前提。在子女的婚姻制度方面,更是規(guī)定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要求。
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要求,想要結婚的話,子女的婚姻必須由父母來決定,由父母為子女指派婚姻,兩家達成共識之后,就要由男方的家人找媒人,下聘禮,只有這樣才可以結為夫妻,至于新婚夫婦兩人在婚前也不必見面,不能反駁,也不能自己決定,完全沒有自己的婚姻自主。
再加上“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就是說,父母所做的沒有不對的,就算是結果不好,那也只能是因為孩子做的不對,世人都需要按照父母的命令去做事,不敢有絲毫的反抗,如果稍微有所反抗,那么就是成為了不忠不孝之人。
而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悲慘的愛情故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當年的劉蘭芝也是被焦仲卿家明媚正娶的大家閨秀,從“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六誦詩書”就可以看出,劉蘭芝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嫁入焦仲卿家之后,“共事二三年”但是卻也沒有孩子,深受當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影響,劉蘭芝即使是嫁入他家之后,也受到了婆婆的百般挑剔,所以才做出了“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的決定。
但是歸家之后,又受到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思想的影響,劉蘭芝歸家之后并沒有受到厚待,娘家的哥哥蠻橫無理,所以直接導致了兩人的悲劇。
在課文中的最后寫道,兩家人都十分的后悔,所以兩家交好。寄托了人們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對封建世俗的反抗,像是這樣的經典著作,應該被人們所歌頌的,那么為什么如此經典的《孔雀東南飛》會被語文課本“無情”的刪除呢?
刪除的真正原因有人猜測,是因為《孔雀東南飛》所描寫的是愛情的悲劇故事,會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是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蘇軾所寫的悼念亡妻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以及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所描寫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同樣也是描寫的愛情悲劇,但是依然被保存了下來,因此描寫悲慘的愛情故事而被刪掉的說法并不成立。
其實,《孔雀東南飛》之所以被刪掉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詩中的封建氣息太過于濃厚,比如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等一系列的封建思想,會對當今的中學生的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有人認為焦仲卿的所作所為,在今天看來其實并沒有擔當,更像是“媽寶男”,面對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夫人百般嫌棄的時候,只能讓自己的夫人先回家去,其實他是知道自己夫人此番回家去將會面對什么的時候,依然是只能聽從母親的決定,當對母親勸說無果的時候,得知劉蘭芝即將改嫁,竟然只能想到雙雙赴死這樣的辦法,可以說是非常的沒有主見,遇事不想對策,只想逃避。
再加上,初中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叛逆的時候,本來與父母的矛盾就有很多,但是其實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就可以,但是《孔雀東南飛》一文中,會有一種遇到父母不理解,遇到不可調和的矛盾的時候,不能對抗就去尋短見的錯誤觀點。
根據(jù)近幾年的青少年的自殺案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很多青少年遇到一點點的小問題,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自殺,似乎還沒有認識到生命的寶貴,以及生命只有一次這樣的問題,說明我國的生命教育還是非常的欠缺的。
《孔雀東南飛》雖然是一篇歌頌年輕人為了反抗封建禮教,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成功之作,但是,當他的受眾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中學生的時候,很容易會使青少年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聽父母的就是錯的,只有反抗才是對的,這對于那些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的。
一篇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孔雀東南飛》,因為涉嫌“封建禮教對抗”的問題被迫刪除,不免有些過于可惜,但是只要多加引導,這篇文章還是大有可讀之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