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美食有哪些?北京最有名的12種美食
北京著名美食有哪些?北京最有名的12種美食,小編帶你了解更多相關(guān)信息。
北京是一座古老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這里有神奇的天壇,有紅墻碧瓦的紫禁城,有紙醉金迷的王府井,有熠熠生輝的水立方,林立的三里屯酒吧。作為世界文化名城,北京是所有華夏兒女心中的驕傲。北京的美食小吃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用料講究,那你知道北京著名美食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北京最有名的12種美食,一起來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北京最有名的12種美食
1、京醬肉絲
北京的名菜很多,如果是正宗北京菜,那就更值得去嘗一嘗了。[bai]京醬肉絲就屬于地道的正宗北京菜。顧名思義,京醬肉絲中最有特點的就是這醬了,肉絲一般都是上好的豬瘦肉,用甜面醬、蔥、姜等“醬爆”而成,成型的醬汁咸甜可口,醬香濃郁,配以干豆腐(千張)卷起食用,有些朋友會加以黃瓜絲、蔥絲一起,口味更加清香。當然,現(xiàn)在很多地方會將干豆腐換成薄薄的面皮,可以算是創(chuàng)新了!
2、豌豆黃
豌豆黃是北京的特色小吃,也是北京人春夏季節(jié)最喜歡的小吃,豌豆本就有解熱消暑的功效。將豌豆洗凈浸泡半天,然后倒入鍋中用大火煮至軟爛,將煮爛的豌豆用力攪拌,使豌豆破碎,然后用過濾網(wǎng)把豌豆糊過濾一遍,剩下的倒入模具中,放入冰箱冷藏使其成型,幾個小時后拿出來脫模即可。
3、豆汁兒
豆汁兒是老北京人早餐里必不可少的,兩塊糖油餅,配上一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的豆汁兒,是很多老北京人的早餐標配。豆汁兒是制作綠豆粉絲剩下的下腳料,發(fā)酵后會有股酸味,但是很有營養(yǎng)。以前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隨處可見擺攤賣豆汁兒的,現(xiàn)在這種小攤已經(jīng)不見了,喜歡喝的北京人都是自己在家做。
4、炒肝
炒肝也是北京早餐鋪子里必不可少的美味,喝不了豆汁兒的北京人必須來一碗炒肝。[bai]說是炒肝,但是并不是炒出來的,而是煮出來的。炒肝也不僅僅是豬肝,還有豬腸、豬心、豬肺等。我喝過幾次,看上去有點像胡辣湯,但是味道卻大不相同,褐紅的顏色,濃稠不瀉,肥腸特別香,雖然里面都是豬內(nèi)臟,但是吃起來卻沒有一點氣味。
5、艾窩窩
艾窩窩是北京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每年的春節(jié)前后,北京很多小吃店里都會看到這種美食。艾窩窩是用糯米飯作為皮,用桃仁、瓜仁、芝麻仁等作為餡料,包裹后蒸制而成。吃起來軟糯如膏,甜香適口。
6、老北京涮羊肉
到了北京不吃一頓涮羊肉那真的是一大遺憾。網(wǎng)上有句話“中國人有多愛吃火鍋,北京人就有多愛吃涮羊肉”,簡單一句話就足以看出北京人對涮羊肉有多熱愛了。很多外地人以為涮羊肉就是火鍋,那就大錯特錯了,北京涮羊肉和火鍋完全是兩碼事。涮羊肉必備銅火鍋,還有麻醬也是北京人涮羊肉必不可少的調(diào)料,這樣才能吃出獨特的味道。
7、鹵煮
鹵煮是北京特有的地方傳統(tǒng)小吃,是把火燒、燉好的豬大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制而成。[bai]鹵煮看似一鍋燉,但是制作起來可是非常講究的。火燒要切成井字刀,豆腐要切三角狀,豬腸和豬肺要剁成小塊,煮的時候調(diào)料統(tǒng)一,火候要掌握到位,這樣才能保證肉爛而不糟。我覺得不吃豬內(nèi)臟的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就像我。
8、茶湯
“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簡單兩句話足以勾勒出了老北京街頭的飲食文化。茶湯并非茶,而是一種用高粱米面或者糜子面為主料,配上糖和桂花鹵,然后用開水沖食。吃起來細膩爽口、味道香甜。
9、炸醬面
北京炸醬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其名氣僅次于武漢熱干面。炸醬面好不好吃,和面的關(guān)系不是很大,關(guān)鍵在菜碼和炸醬上,最最關(guān)鍵的就是炸醬。其實我吃過北京店里的炸醬面,味道其實一般,真正美味又地道的炸醬面要去北京的老胡同里吃,那才叫美味。
10、烤鴨
提到北京美食,當然少不了響當當?shù)谋本┛绝喞?![bai]北京烤鴨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稱,分為以全聚德為代表的掛爐烤鴨和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兩種,烤鴨色澤金黃油亮、干松酥嫩,在薄荷葉餅卷入鴨片、甜面醬、蔥絲、青瓜絲等食材卷成筒狀食用,皮脆肉嫩,別有一番滋味,來北京一定要品嘗一下正宗的北京烤鴨啦。
11、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婦在1876年所創(chuàng),當時他們只是在北京東市場擺了個小攤,由于味道獨特,焦香四溢,鮮美無比,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小攤的生意也越來越火,然后夫妻倆就開了個小店,一傳十,十傳百,一時名噪京城,成為了北京家喻戶曉的美食。
12、炒疙瘩
面疙瘩很多人都吃過,我們都是用水煮著吃,但是北京人吃面疙瘩是先煮后炒,里面配上豌豆、胡蘿卜、五花肉等多種輔料。炒出來的面疙瘩色澤金黃、吃起來很有嚼勁,而且越嚼越香。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用戶投稿。涉及到的言論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閱讀前請查看【免責聲明】發(fā)布者:方應,如若本篇文章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quán)益,可聯(lián)系我們進行處理。本文鏈接:http://www.gdyuanyu.cn/tougao/94202.html